“如果要給近日的市場表現打分,我給80—85分;美中不足的是,現在還沒有新的熱點題材出現。當前市場已初具牛市氛圍,市場表現比預期的好。”3月19日收盤后,上海某資深股民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隨著A股市場行情回升至3000點附近,在市場交易活躍的同時,多空博弈加劇,各類市場主體的參與熱情也明顯體現出來,一場“加減乘除”的投資大戲漸次上演。“加”主要是指投資者跑步入場,大小股東的增持情況;“減”主要是指產業資本的減持;“乘”則是兩融等加杠桿情況,也包括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杠桿”現象;“除”主要是指回購等。
分析人士表示,從資金流向看,投資者不改加倉入場的態勢;產業資本雖然有減持以修復資產負債表和解決股權質押問題,但增持、回購也在持續推進;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杠桿”現象帶動了公眾對市場關注熱度大幅提升。
加:投資者不改加倉入場態勢
分析人士稱,整體而言,經歷了前期市場的大漲和上周的回調,各路資金“做加法”的速度有一定程度的放緩,但是依舊保持著繼續入場的態勢。從北上資金情況看,Choice數據顯示,3月份以來,北上資金的流入速度較前兩月速度明顯趨緩,但截至3月19日,仍然錄得了77.60億元的凈流入。
ETF場內份額雖延續著年初以來的縮水態勢,但每逢市場調整日,亦能看到投資者“抄底”申購的操作。比如易方達創業板ETF,在3月12日-3月15日四個交易日內共計獲得了18.28億份的凈申購。
新基金發行回暖的態勢已經實實在在地體現在了數據上,為市場的進一步反彈儲備了一定的“彈藥”。數據顯示,3月以來已經成立了3只首募規模超過20億元的偏股型基金。
有私募機構投資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短期觀察,市場當前有牛市氛圍,不少私募基金倉位在迅速提升,最近加倉量大。展望后市,希望在科創板推出后尋找真正的潛力科創股票做配置。
資金流入的背后,投資者心態也在悄然變化。“最近市場成交量雖然有所下降,但并不一定是市場走弱的信號。從近期接觸交流的投資者來看,大家的心態已經不一樣了,以前是盼‘解套’,現在是盼‘小康’,不會因為一時的下跌就恐慌拋售,大家很珍惜手中的籌碼,心態比較穩,不愿輕易減倉,所以成交量相對較小。”上述上海某資深股民表示。
減:產業資本減持修復資產負債表
產業資本凈減持可謂是這輪反彈行情中出現的與趨勢相悖的信息。隨著A股市場回暖,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減持明顯增多,除了大宗交易和集合競價交易的傳統減持方式外,各類“花式減持”比如換購ETF的形式也浮出水面。
據天風證券統計,截至3月15日,2019年初以來產業資本公告并且已經完成解禁減持2841筆,累計減持規模達690億元,其中公司股東減持529億元,高管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160億元。
由于“最了解公司”的產業資本趁著市場反彈“做減法”,這讓市場對行情能夠演繹到什么程度也存有疑慮。不過,一些市場人士觀察到此輪產業資本減持背后不一樣的動機。
天風證券策略分析師劉晨明表示,通過拆分數據,可以觀察到兩個現象:一是在全部2841筆減持中,民營企業解禁2500筆,占比高達87%,對應的減持規模328億元,占比也接近50%;二是在全部減持中,有781筆減持涉及股權質押風險,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猜測,2019年初以來,產業資本之所以沒有在底部增持股票,反而出現大規模的減持,原因可能在于民營企業急需大量資金,以修復資產負債表和解決股權質押問題。”劉晨明表示,尤其是在過去兩年,民營企業面對的經營風險較大,在民營企業負債端增速下降的同時,資產端的增速以更快的速度下行,導致出現了被動加杠桿的局面。因此,民營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亟待修復,另一方面,化解股權質押風險的急迫性自不必說。透過這一微觀現象,引發的是對于M1或者企業盈利出現拐點需要更久時間的擔心。目前一些民營企業仍存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一旦能夠在政策層面信用擴張的階段里,通過融資拿到資金,大概率第一步用來進行資產負債表的修復和處理股權質押的風險,而非馬上用于實體經濟的投資。
“2019年初以來,A股市場表現較好,我們了解到,股價上漲后部分產業資本選擇進行減持以補充上市公司的流動性資本,以及解決前期存在的一些短融方面的問題。”華東地區某投資機構人士表示。
莫尼塔投資認為,當前重要股東的減持對行情的影響將是有限的,不構成制約市場走向的主要因素。從歷史經驗來看,重要股東傾向于做“逆向交易”,一般都不太會影響指數的長期走勢。2005年以來,重要股東凈增持金額與指數漲跌情況呈明顯的負相關關系,且負相關關系在股市處于上漲行情時更為顯著。
乘:“信息杠桿”乘數效應顯現
“牛市加杠桿”是行情中不可避免會發生的現象,Choice數據顯示,上周以來,滬深兩市日均融資余額已經回升至8700億元上方,較今年初增加了1000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加杠桿”并非這輪行情的主要特征,一方面投資者對2015年牛市加杠桿的風險仍然心有余悸,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已經及早防范配資風險。
為何在“資金杠桿”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市場出現了春節之后的大幅逼空式上漲行情?對此,華泰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李超給出了“信息杠桿”的解釋。他表示,參考在監管層打擊非法配資時,2015年6月股市大幅下跌的經驗,本輪股市上漲不能再出現“杠桿牛”。截至2019年3月上旬,隨著資管新規等嚴監管、去杠桿措施出臺,受監管主體很難再出現大量配資,兩融、理財資金、信托等渠道資金暫未出現大幅回升。目前只有民間渠道可能存在一定的配資,目前的非理性杠桿資金體量還遠遠無法與2015年相比。
李超表示,既然產業資本、金融機構、散戶各主體都很難大幅加杠桿,此時大量資金只能是散戶快速進場而為。散戶為何進場如此快?智能手機和社交軟件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滲透使信息出現幾何式快速傳播,可被稱為“信息杠桿”。區別于借貸資金的杠桿,信息杠桿是一種虛擬的杠桿,能夠強化散戶投資者的羊群行為。2018年,微信月活用戶量已穩定在10億,較2013年初增長4.6倍,正因社交軟件的廣泛普及應用,熟人社交帶來的信息高速傳遞使得公眾對市場的關注熱度大幅走強,近期新開戶數目和散戶資金凈流量均直觀體現散戶入市。
中登公司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以來,每周新增投資者數量持續增加。其中,2月18至22日一周新增投資者數量達31.61萬,這一數據較前一周的20.66萬的新增數量,大幅增長了53%。
有分析人士指出,A股仍是以散戶為主導的市場。專業投資者與散戶之間、散戶與散戶之間信息的快速傳播,尤其是信息杠桿的放大效應,使得市場波動率放大。因此,降低市場波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根本解決方式還是讓社保基金、養老基金等中長期資金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此外,產業資本加杠桿方面,聯訊證券策略分析師殷越對記者表示,年初這一輪A股上漲緩解了絕大部分之前存在股權質押風險的上市公司的壓力。對于這部分上市公司來說,由于風險意識增加,短期不見得會再度進行股權質押。但對于去年現金流比較充沛或質押率不是很高的上市公司,在今年市場行情轉暖之后,可能會增加質押比例。股權質押的資金更多的是用于上市公司的并購以及現金流的補充,原則上不會進入二級市場,但也不排除會有一些其他的用途。
除:回購“除法”邁入蝶變期
2018年的股票回購新規極大地增強了上市公司回購股票的意愿,這極大地對沖了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凈減持帶來的拋售壓力。
據國金證券統計,2019年2月份共計有289家A股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回購金額81.81億元;3月以來截至3月16日,共計212家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回購金額達65.93億元,較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有所回落。
東方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薛俊認為,導致回購的階段性回落有諸多因素,包括春節因素、回購細則落地以及行情回暖等原因。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可謂是A股回購真正意義上的“元年”,制度基礎在2018年的下半年發生了重大的變革,A股的回購已經處在質變期,目前可能處在“蝶變期”。投資者包括上市公司對回購的認知也處在重大的變革期。上市公司進行回購行為的考慮因素,從更多地考慮短期超跌之后的提振,逐漸過渡到看重回購的長期效應。從市場反應來講,2018年上半年的回購效應往往只能是短期的,長期效應主要體現在2018年9月之后,特別是2019年以來發布回購預案的上市公司,均獲得了明顯的超額收益,且超額收益有著時間越長越明顯的特征。
殷越表示,上市公司進行回購體現了管理層對于企業基本面以及中長期成長性的信心,對公司股價有所提振,有利于公司進行市值管理。一般而言,成長性較好、現金流充分的企業可能會采取回購方式。
“回購對市場影響較大,目前年內行情的情緒主導因素偏多,如果漲至年內重要阻力區附近時,上市公司回購數量的增加有助于增強市場對于沖過阻力區的預期。”殷越指出。
11:57 | 永輝超市“學習胖東來”自主調改店... |
11:56 | 周黑鴨正式發布煥新品牌 以“少年... |
11:46 | 智享未來 “智家通通”重構家庭智... |
11:46 | 叮咚買菜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9.1%... |
11:45 | 牧原股份:未來持續創新賦能養豬 ... |
11:31 | 全球首個5G-A露天礦落地伊敏百臺無... |
11:28 | 從“底層重構”到“文明融合” 光... |
11:26 | 江西數字經濟“加速跑” 5G-A、萬... |
11:20 | 思源電氣擬以3億元至5億元回購公司... |
11:17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焦捷:... |
11:14 | 智能電動豪華再升級 蔚來新ES6和新... |
11:05 | 第三方支付機構遭重罰 電銀信息“...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