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蓮
5月15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修訂后的《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監管規則》(以下簡稱《監管規則》),從專款專用、用途變更、資金安全、中介責任等維度全面升級監管體系,標志著我國上市公司資金監管邁入更系統、更規范的新階段。
近年來,上市公司募集資金違規使用、挪用甚至“脫實向虛”的現象時有發生,不僅損害投資者利益,更削弱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因此,《監管規則》從“募資端”入手,通過制度升級堵住漏洞,引導上市公司“向實而生”。這在當前資本市場環境下,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提升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助力科技創新。
《監管規則》通過限制低效資金占用,嚴控募集資金流向,推動資本向實體經濟尤其是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等關鍵領域聚集。這有利于引導資金精準流向實體經濟,避免其在金融系統內部空轉,提高資源配置到實體產業的效率。例如,科創板上市公司將募集資金投向芯片研發、新能源技術突破等,提升產業鏈競爭力。
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直接關系實體經濟的創新動能與發展質量。在筆者看來,《監管規則》落地后,科技創新企業能夠更好地開展研發創新,推動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同時,《監管規則》激勵企業將資金投入到創新項目中,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推動整個科技創新生態的發展。
二是保護投資者權益,增強市場信心。
募集資金濫用常伴隨信披不透明,導致中小股東利益受損。《監管規則》要求定期披露資金使用進展,并建立違規問責機制(如記入誠信檔案、行政處罰),增強市場透明度,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對稱,提振投資者信心。同時,資金使用透明度的提升也有助于吸引長期資金入市。
嚴管募集資金促使上市公司合理規劃和使用資金,將其投入到具有良好發展前景和盈利能力的項目中,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從而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收益回報。
三是倒逼上市公司專注主業,鍛造核心競爭力。
《監管規則》強調募集資金使用應專款專用,專注主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募集資金必須投向主營業務,禁止用于永久補充流動資金或償還銀行貸款,超募資金僅限用于在建項目、新項目或股份回購注銷。
近年來,上市公司挪用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跨界追逐熱點概念的現象并不鮮見,折射出部分企業偏離主業、熱衷資本套利的短期逐利心態。
筆者認為,強調募集資金聚焦主業,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上市公司從謀求短期效益轉向長期價值創造,倒逼上市公司減少投機性投資。能夠引導企業專注主業、鍛造核心競爭力,將資金真正用于技術研發、產業升級等。
在注冊制改革縱深推進的當下,嚴管募集資金可以將資本流向與企業核心競爭力“深度綁定”,既能遏制“脫實向虛”的投機行為,又能激活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
守正篤實,久久為功。在筆者看來,扎緊制度籬笆、強化責任鏈條,方能引導資金“脫虛向實”,讓每一分募集資金都成為滋養上市公司創新的活水,進而培育出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質企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11:17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焦捷:... |
11:14 | 智能電動豪華再升級 蔚來新ES6和新... |
11:05 | 第三方支付機構遭重罰 電銀信息“... |
11:04 | 寧夏多措并舉加強投資者保護工作 |
11:04 | 聞泰科技:擬43.89億元向立訊精密... |
10:48 | 第20屆光博會開幕 現場簽約總金額... |
10:43 | 東方財富證券張詩宇:投資不是投資... |
10:43 | 超圖軟件董事長宋關福:低空業務有... |
09:09 | 1ms城市算網專題研討會暨1ms城市算... |
09:08 | 中國平安聯合發布《地震知識與防震... |
00:24 | 從“產品出海”到“產業出海” 長... |
00:24 | 麥迪科技:聚焦醫療信息化 打造“...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