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楠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并指出,要充分發揮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等資本市場和金融服務功能,合作構建多元化、國際化、跨區域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在此思想指引下,深交所綜合研究所組織課題組進行深入研究,完成研究報告《粵港澳大灣區有效資本形成研究》(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僅代表個人學術研究觀點)。
深交所綜合研究所所長何基報介紹,該報告通過對紐約、舊金山、東京、粵港澳四大灣區歷史發展、現實比較發現,從境外看,交易所對灣區整體崛起發揮核心關鍵作用,從境內看,交易所市場在推動珠三角區域經濟增長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報告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格局可歸納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這一格局既是大灣區發展的特點和優勢,也給大灣區有效資本形成帶來挑戰。對比其他三大灣區,在資本形成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在基礎設施建設、經濟規模總量、產業發展基礎、地理位置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應該說,粵港澳大灣區具備了打造世界一流灣區的條件;但另一方面,與其他三大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近年資本形成效率有所下降,還存在儲蓄基礎薄弱、資本生態多樣性不足、產業同質化競爭,以及資本形成渠道不豐富、市場化程度偏低、形成成本較高、制度適應效率較低等問題,粵港澳大灣區資本形成的有效性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就此,報告提出六項建議,以提高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本積累能力,構建資本形成的良性機制,提高資本配置效率。第一,探索設立粵港澳金融改革試驗區,進行金融領域市場化、國際化探索,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轉變粵港澳大灣區資本形成模式。第二,成立大灣區金融發展協調辦公室,協調貨幣政策,統籌金融發展和監管,推動金融市場化及人民幣國際化。第三,實施凝聚政策,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基金、凝聚力基金等,縮小地區差距,加強產業協調,推進區域一體化。第四,降低對港澳機構的行業準入門檻,放寬對港澳金融機構在企業注冊、股份比例、經營范圍和資質認定等方面的限制,拓寬粵港澳大灣區資本形成的渠道。第五,發揮深交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推動創業板改革,優化深交所多層次市場體系,提升對新經濟企業的包容度,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本配置效率。第六,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為契機,創新深、港兩個交易所的合作機制,推動深港金融市場合作創新,提升兩個交易所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20:46 | 5月19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光... |
20:15 | 遠大醫藥核藥基地獲頒甲級《輻射安... |
19:38 | 上峰水泥成為中證投服中心推薦獨立... |
19:38 | 貴州茅臺股東大會召開在即 股東熱... |
19:37 | *ST松發重組上市獲批 民營造船第... |
18:57 | 海富通基金成鈞:靈活運用指數基金... |
18:56 | 南方基金指數投資部基金經理李佳亮... |
18:55 | 政企協同 共繪縣域發展新圖景 河... |
18:55 |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 |
18:55 | 第一創業證券董秘屈婳:多措并舉強... |
18:55 | 中興通訊首席發展官崔麗:數字化、... |
18:55 | 平安基金產品研究中心產品經理薛方...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