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實施以來,理財公司可參與權益市場,且投資范圍大于公募基金,有望帶來超額收益的權益類產品被市場寄予厚望。
不過,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收尾,理財公司權益類產品規模占比仍然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產品凈值化后業績波動加大,風險偏好較低的銀行客群尚處于適應期;另一方面,理財公司的投研能力尚待進一步培養,目前還不足以支撐其快速發力權益市場。
因此,加碼發行具有風險分散、收益可觀的FOF策略產品,正成為當下不少理財公司參與權益市場的最優選項。從數據看,雖然銀行理財市場FOF類產品規模遠不及公募基金市場,但是增量迅猛,頭部理財公司管理的產品規模一年增好幾倍,業績表現也跑贏理財產品平均水平。
規模占比仍然較低
權益類理財產品規模雖較2020年末增加,但從今年中期數據看,占比仍然非常低。據中國理財網統計,截至6月底,權益類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843億元,占產品總規模的0.33%;理財投向權益類資產余額為1.17萬億元,占總投資資產的4.08%;理財投向債券類、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余額分別為19.29萬億元、3.75萬億元,分別占總投資資產的67.31%、13.08%。
普益標準研究員李啟明分析稱,相較基金、信托客戶,銀行理財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對偏弱,在過去持續剛兌的預期下,銀行對其理財客戶的投資者教育還不夠充足,導致目前權益產品在客戶中的接受程度有限;在投資端,銀行還未建成整套投資體系,其投研優勢在于固收類資產,權益類投資過去以委外為主,沒有建立龐大的權益研究體系,導致目前自身權益板塊的投研體系、經驗和能力均處于培育階段。
此外,可能還有銀行“無暇他顧”的因素。今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就要結束,不少銀行的主要精力仍然花在壓降存量老產品上。
招銀理財委外投資部負責人劉睿說,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后,存量老產品都要清退,理財產品總量實際上會往下走。現在發行的權益類產品,都是符合資管新規的凈值化產品,因此看起來規模不大。“權益市場投資跟公募基金一樣,是需要時間積累的。這兩年來銀行理財都在轉型,如何從原來的模式順利過渡到新模式?如何承接老產品的需求?綜合來看,可能對權益投資就沒有特別發力。”他說。
控制波動和回撤是挑戰
理財凈值化產品轉型以來,除了壓降存量、接續母行產品,控制產品波動和回撤已是理財公司發行“真”凈值產品最大的挑戰。
理財產品凈值出現波動,是投資資產風險和收益的直觀反映。今年以來,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特別是權益類產品的凈值出現較大幅度波動,個別產品甚至出現負收益,已成理財市場常態,也讓理財公司感受到壓力。
今年10月,興業銀行理財子公司興銀理財旗下一款混合型理財產品“興銀理財興睿全明星1號混合類凈值型理財產品”,單位凈值在首個開放期跌破1元,這只理財產品的權益投資在直接投資中占比達73.80%。為此,興銀理財還以公開信形式向投資者表示“深感抱歉”。
浦銀理財(籌)副總經理張文橋表示,銀行理財數量龐大的個人投資者的投資偏好未因資管轉型推進而發生重大變化,仍舊保持著原來的理財習慣——首先要求穩定收益,其次要求期限足夠短。但是,理財產品是組合投資,面臨的是一個充分波動的市場,不論債券還是股票都是波動的,任何市場的波動都可能造成負收益。銀行理財公司的管理人面對的挑戰正在于此。
應對上述挑戰的辦法之一,就是理財公司權益類資產的投研能力,但這一能力的“打造”過程,從市場各方反饋看是漫長的。劉睿表示,市場上獲批籌建的2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真正建立自己的主動權益投資團隊的非常少,不超過“一手之數”。
FOF策略產品成最優選
面對這樣的現實,通過FOF策略產品間接進入權益市場,不失為一種最優選擇。
李啟明認為,從短期看,FOF類理財產品是理財子公司參與權益市場的重要突破口。由于投研體系的建設往往需要相當長時間的積累,難以一蹴而就,相關配套制度的建設也需要探索,理財子公司所面臨的投研困境勢必難以在短期內得到解決。當下,借助外力是理財公司抓住權益市場機遇、培育自身投研能力的重要途徑。
FOF類產品,是指基金中的基金,特征是風險分散而收益穩健。今年以來,理財公司發行FOF類產品持續升溫,招銀理財、工銀理財、興銀理財、光大理財等均加大布局力度。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銀行理財市場發行FOF類產品221款,發行數量占比達歷史最高值,為0.22%;FOF類產品募集規模占理財產品總募集規模的0.31%。
從業績表現看,FOF類產品也跑贏了理財產品平均水平。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FOF類銀行理財產品近一年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78%,超過固收類產品同期平均年化水平。
換言之,在銀行理財客戶投資偏好沒有發生較大改變、理財公司投研能力尚存短板的情況下,FOF產品有可能是投資者分享超額收益的一種穩健理財路徑。
“銀行的權益投資不光是權益的主動投資,FOF也是參與市場、發展權益類產品的好模式,我們正在大力發展這塊市場。”劉睿表示。這兩年來,FOF類產品漸熱,一是FOF模式有自身優勢,比如產品設計豐富程度高,分散性投資更穩健;二是市場在變化,過去市場更追逐短期業績、相對排名,產品短期收益很高,其實風險或波動較大。這種模式并沒有以客戶需求、為客戶理財為出發點,現在這種模式慢慢在發生變化,加上FOF產品業績慢慢有了起色,市場對FOF的認可程度越來越高。
據悉,招銀理財權益資產配置平臺的委外投資團隊管理的8只FOF產品規模由2020年同期的10多億元增長至300億元,其中純權益占比約16.67%;年化收益也跑贏業績基準。
11:57 | 永輝超市“學習胖東來”自主調改店... |
11:56 | 周黑鴨正式發布煥新品牌 以“少年... |
11:46 | 智享未來 “智家通通”重構家庭智... |
11:46 | 叮咚買菜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9.1%... |
11:45 | 牧原股份:未來持續創新賦能養豬 ... |
11:31 | 全球首個5G-A露天礦落地伊敏百臺無... |
11:28 | 從“底層重構”到“文明融合” 光... |
11:26 | 江西數字經濟“加速跑” 5G-A、萬... |
11:20 | 思源電氣擬以3億元至5億元回購公司... |
11:17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焦捷:... |
11:14 | 智能電動豪華再升級 蔚來新ES6和新... |
11:05 | 第三方支付機構遭重罰 電銀信息“...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