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35家A股上市券商今年1月實現營業收入(母公司口徑)總計171.06億元,凈利潤合計為61.22億元。在有可比數據的30家券商中,15家凈利潤同比增加。按可比數據,營業收入同比上升2.04%,環比下降32.77%;凈利潤同比下滑2.40%,環比下滑2.12%。業內人士認為,月度業績環比下降與去年12月作為業績計提月份相對高基數有關。券商板塊行情是市場、政策、估值的多維度博弈,要密切跟蹤創新發展政策引導以及市場情緒變化,關注布局時機。
中信證券(13.46-2.60%)雙料第一
從營業收入看,前十名分別依次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16.44-0.84%)、廣發證券(9.41-1.57%)、招商證券(8.38+1.45%)、國信證券、中國銀河(3.80-3.06%)、海通證券(7.70-2.53%)、中信建投、申萬宏源(1.55-2.52%)證券、華泰證券,收入分別為21.38億元、11.49億元、10.22億元、10.16億元、9.34億元、9.21億元、9.14億元、7.96億元、7.83億元、7.8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華泰證券投行及資管等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子公司,若合并子公司的營業收入,華泰證券1月收入達11.02億元。
分析人士表示,剔除去年2月以后上市的中信建投、南京證券、天風證券、長城證券、華林證券,在擁有可比數據的30家券商中,有16家券商營業收入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太平洋證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32.7%。龍頭券商中,申萬宏源、中信證券、國信證券等也有較大增幅,分別為84.6%、46.1%、21.8%等。
從凈利潤看,前十名依次是中信證券(7.41億元)、廣發證券(4.38億元)、海通證券(4.05億元)、招商證券(4.01億元)、國泰君安(3.9億元)、中國銀河(3.87億元)、國信證券(3.36億元)、申萬宏源(3.30億元)、華泰證券(2.85億元)、中信建投(2.09億元)。若合并子公司凈利潤,華泰證券1月凈賺4.25億元。
同比來看,有可比數據的30家券商中,有15家凈利潤同比增加。環比來看,在有可比數據的券商中,有23家營業收入下滑,15家券商凈利潤下滑。
交投回暖提振券商盈利前景
1月,A股市場的交投回暖,廣發證券研報稱,1月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額達2968.5億元,環比增長12.4%,滬深300上漲6.3%,中證全債指數上漲0.97%。
當前,夯實現有業務并努力轉型或成為券商發展重點。海通證券分析師孫婷表示,在“強監管,去杠桿”的監管背景下,券商更多的是在夯實現有業務的基礎上,努力落實業務轉型。CDR、PB業務、場外期權、主動資管、非方向型自營等方面是當前階段券商發展的主要看點。
國泰君安分析師劉欣琦認為,在分類監管機制下,龍頭券商有望圍繞衍生品業務、跨境業務、國際業務等創新業務和品種,更加深入開展業務,貢獻更多業績阿爾法。
華泰證券認為,從政策導向看,嚴監管和促發展更趨平衡。從行業格局看,分化加劇,場外期權和跨境業務等創新發展由大券商領跑。券商板塊行情是市場、政策、估值的多維度博弈,要密切跟蹤創新發展政策引導以及市場情緒變化,關注布局時機。
00:24 | 從“產品出海”到“產業出海” 長... |
00:24 | 麥迪科技:聚焦醫療信息化 打造“... |
00:23 | 國資助力轉型成效顯著 ST目藥將摘... |
00:23 | 國產AI技術加速重構行業格局 快手... |
00:23 | 綠色能源一體化項目全面啟動 大業... |
00:23 | S佳通召開業績說明會 股改事項遭投... |
00:23 | “雙萬兆+AI”雙引擎助推 電信產業... |
00:23 | 三方面協同發力 促“雙萬兆”從試... |
00:23 | 綠茶集團五戰港股終圓夢 餐飲企業... |
00:23 | 上市公司“花式”開展股東回饋活動... |
00:20 | 私募年內平均收益率達2.52% 指數增... |
00:20 | 公募行業火速落實監管要求 首批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