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證券行業平均凈利潤同比下滑41.04%,多達25家券商不盈利,許多謀求出路的券商都在做同一件事——為財富管理轉型做準備。
前不久,中原證券的架構調整再次透露出這種信號。該公司總裁常軍勝認為,僅用傳統的思維和手段去開展業務,只能延緩收入下降速度,并不能改變下降趨勢,從國內外行業發展趨勢看,加速向全面財富管理轉型勢在必行、迫在眉睫。今年初,中原證券加快了經紀業務條線的改革步伐,其中的核心是加快向財富管理轉型,具體表現在架構調整上,裁撤6個部門、設立7個部門。
更早之前,中信證券、銀河證券、東方證券、興業證券等券商也做了更名或架構調整。架構調整的背后,往往意在“客戶分層”。
其中,中信證券的做法是將客戶分為交易型和財富型客戶,交易型客戶重在“投資服務”,財富型客戶重在“配置服務”;華泰證券則架構了零售及財富管理、機構客戶服務兩大業務體系;廣發證券的私人銀行部專門服務500萬資產的客戶;國金證券按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進行區分,分別用線上、線下不同的服務方式。
從部門架構調整,到建立投顧團隊,推行資產配置服務等,券商一系列的布局都在為財富管理轉型培育客戶基礎,提高業務協同運作的效率,以及提高金融產品而非股票的配置比例,但卻忽略了一件事——市場上最缺的不是好渠道,而是好產品。
好產品,不僅包括能跨周期、跨資產類型的金融標的,還有各種資產配置的可能性組合,否則難以平衡“股、債、匯”三大市場的波動,也無法抵御外部風險。
因此,筆者認為,財富管理轉型之難不在于自身的組織架構調整,或者是渠道服務的好壞,而在于好產品太少。
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背后,除了傭金下滑、市場交易量萎縮等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券商之間的競爭已從增量客戶爭奪,變成存量客戶服務。
一位多年在經紀業務深耕的券商人士表示,過去大家只知道通過券商買股票,券商也沒有很好地引導投資者購買私募、公募等產品,更別提做好股、債、匯,甚至黃金等配置。一旦市場行情不好,客戶資產損失“傷倒”一大片,療傷的過程就更漫長了,如今財富管理轉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跟銀行搶金融產品代銷的生意。
客戶最需要的還是好產品,不管是公募、私募,能為客戶賺錢才是硬道理。從這一點上來講,發現、培育好的投顧人才,提高主動能力提供好產品,仍是2019年券商財富管理轉型布局的突破口。
11:57 | 永輝超市“學習胖東來”自主調改店... |
11:56 | 周黑鴨正式發布煥新品牌 以“少年... |
11:46 | 智享未來 “智家通通”重構家庭智... |
11:46 | 叮咚買菜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9.1%... |
11:45 | 牧原股份:未來持續創新賦能養豬 ... |
11:31 | 全球首個5G-A露天礦落地伊敏百臺無... |
11:28 | 從“底層重構”到“文明融合” 光... |
11:26 | 江西數字經濟“加速跑” 5G-A、萬... |
11:20 | 思源電氣擬以3億元至5億元回購公司... |
11:17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焦捷:... |
11:14 | 智能電動豪華再升級 蔚來新ES6和新... |
11:05 | 第三方支付機構遭重罰 電銀信息“...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