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一季度在公私募收益率屢創佳績的基礎上,投資者手中的“籌碼”卻現松動。今年前3個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規模逐月下降,公募股混基金的份額也表現出同樣的趨勢,業內人士稱,一解套“就跑”,也意味著可能失去繼續享受慢牛紅利的機會,投資者應著眼長期趨勢的大機會,政策支持的新經濟和科技創新企業將最為受益。
“解套”跡象漸明
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已登記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數量每月分別為8997家、8965家和8934家;已備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分別為35843只、35859只和36235只;基金整體規模分別為2.13萬億元、2.12萬億元和2.11萬億元。另外,中信證券(13.46-2.60%)研究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成立產品數量為2410只,相比去年四季度的2192只顯著回升,其中3月成立1167只,環比大幅提升。
對比以上數據發現,私募基金的備案數量逐月增加,但基金整體規模卻逐月下降,另外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數量也在逐月減少。
“市場的熱度實際上是在2月末、3月初才起來的,這和私募基金面對的情況一致,估計二季度就可以看到資產規模的顯著增加。另外,基金備案數量的增加則代表著投資者對市場預期好轉,尤其從單月產品成立的情況看,更能顯著看到這一特點。”某資深私募研究人士稱,“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的減少,則與嚴監管的行業背景關系密切,即使在快牛的市場環境中,不合規的機構依然會被市場淘汰。”
不過,對于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規模的下降,中信證券研究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由于今年前兩個月私募證券基金整體大幅上漲,我們推測上述統計數據未反映業績上漲的貢獻。由于私募管理人主要以季度頻率向協會提交數據,協會在非季末月份統計的規模數據主要反映當月新發產品和清算產品帶來的規模變動,而未反映業績帶來的規模變動。”
“不排除一季度投資者的‘逢高贖回’,如果行情熱度能夠得以延續,投資者信心得到進一步鞏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規模在二季度可能會大幅提升。”某百億私募人士稱。
與私募情況類似的是,公募股混基金的整體份額也在下降。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3月數據未出),股混基金總份額呈逐月遞減,由2.19萬億份減少至2.12萬億份,但資產凈值整體規模逐月增加,由2.18萬億元增加至2.45萬億元。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曾令華分析認為,份額減少主要是基民贖回導致,“一元”效應顯現,在市場上漲并收復去年跌幅后,基民贖回的概率很大。建議以相對長遠的眼光看待股票市場,“目前基金的平均持有期是半年左右,實在太短,這也是投資者持基體驗不佳的最主要原因。”他說。
基金業績明顯回升
受益于股票市場快速回暖,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一季度表現突出。中信證券研究數據顯示,證券類私募產品整體平均上漲16.64%。其中股票策略平均上漲19.55%,宏觀對沖、多策略、FOF/MOM等分別上漲12.15%、11.12%、10.76%;市場中性、管理期貨、債券策略等分別上漲4.29%、4.09%、3.95%。中信證券研究表示,多數策略季度業績創近三年來新高,近五年中僅次于2014年三季度至2015年二季度的牛市時期。市場中性策略業績創2015年四季度以來季度最佳,應由基差和個股Alpha改善共同推動。
公募基金方面,金牛理財網數據顯示,主動股票型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為31.53%,倉位更為靈活的混合型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收益則為20.25%,一定程度上也顯示出倉位對收益的貢獻度。
“牛市以來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解套,一解套就跑,也意味著在牛市中早早出局,尤其是在慢牛行情中,更需要定力與勇氣。”上述百億私募人士稱。
對于后市,星石投資認為,從長趨勢來看,A股的新周期已經開啟,供給側改革從去產能、去庫存深入到金融領域和制造業降成本,能夠更好地激發新經濟活力,帶來股市長牛的基礎。
16:15 | 北上協組織上市公司走進金隅集團 |
16:05 | 摯達科技推出新一代蛇形自動充電機... |
16:04 | 民生銀行創新推出航旅縱橫聯名信用... |
16:03 | 全球激光顯示技術迎來重大突破 海... |
16:01 | 阿里大文娛更名“虎鯨文娛” 以優... |
16:00 | 原力靈機國際賽場嶄露頭角 重慶“... |
15:59 | 京基智農跨界布局“IP經濟”賽道 |
15:58 | 交大思諾:始終高度重視市值管理工... |
15:58 | 交大思諾:目前暫無軌道交通領域外... |
15:30 | 2025(第三屆)兩岸碳中和大會在福... |
15:29 | “智譜清言”、“Kimi”等35款移動... |
15:28 | 屏幕、性能和續航全面升級 iQOO Ne...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