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私募認為,預計二季度大盤會先調整,隨后再次上漲的概率偏大
■本報記者 王寧
今年一季度,A股各大指數反彈強勁,各私募產品收益也相對較好。《證券日報》記者根據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統計發現,一季度在八大策略私募產品中,股票多頭型產品收益率排名第一,其中,超過九成產品收益率為正,有364只產品收益率超過了50%,漲幅在20%以上的占比高達43.73%,大部分產品收益率位于0至20%之間。
展望二季度,多家私募機構認為,在市場估值已經得到部分修復情況下,風險偏好的快速提升期已經過去,二季度市場上漲空間的預期大幅縮窄,賺錢效應相比一季度應該會有所下降,將會出現較大程度的分化;市場風格將會有所切換,業績將會成為行情的主導線,建議關注業績拐點+高成長的個股為主。
正收益率產品占比高達94%
創三年來最佳季度表現
今年一季度,A股市場風格大變,各指數強勁反彈,同時也迎來了2015年以來最好的季度表現。從收益風險水平來看,一季度A股各主要指數漲幅均在20%以上,其中,深成指以36.84%的表現排名三大指數第一,中小板指數和創業板指數分別以35.66%和35.43%,分別列為第二和第三。此外,各分類行業指數同樣表現出色,中證信息表現最為耀眼。
在此背景下,股票多頭策略私募基金在一季度的表現不錯,在八大策略里面排名第一,遙遙領先于排名第二的事件驅動策略。《證券日報》記者根據私募排排網發布的最新數據來看,94%的股票策略私募產品收益率為正,其中,漲幅在20%以上的占比高達43.73%,大部分產品收益率位于0至20%之間,占比為50.31%產品的收益率跑輸同期市場指數,另有364只產品收益率超過50%。
今年一季度A股基本呈單邊上升走勢,與去年全年下跌的行情基本相反。去年全年的最高點出現在1月份,而今年的最低點也是1月份。從結果來看,今年一季度股票策略產品收益率的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20.29%和17.90%,即意味著高收益率的產品數量比較多,其中最高收益率為431.67%,整體來看,股票策略在一季度的表現非常不錯,和2018年全年的表現截然相反。
私募不同的風格,其產品的收益風險特征也是存在較大的區別。在過去4個年度中,從結果來看,相同的風格在不同的年份中,表現的差異性也非常大;2016年和2018年,進攻型的私募產品表現均差于防守型,跌幅幾乎是防守型產品的2倍,即在大盤大幅下跌的年份中,防守型產品的表現要好于進攻型,而在大盤上漲的年份中,進攻型產品要大幅好于防守型。進入2019年一季度,進攻型產品的收益率明顯要高于其他類型的產品。
市場風格已切換
二季度賺錢效應或下降
進入二季度,多家私募機構分析認為,從目前的各項宏觀數據來看,經濟增速下滑已成為事實,宏觀經濟的壓力尚存,所以是否已經進入拐點,一季度增速是否會成為年內最低,還需要更多的利好數據支持。與此同時,自2015年以來,A股市場估值重心不斷下移,上證50指數在2018年12月份的最低市盈率為8.5倍,創下2015年來的新低,但截止目前,上證50指數的標的個股估值已經得到有效修復,目前為10.47倍,較最低點漲幅已經超過20%。整體來看,創業板個股估值仍舊偏貴,而上證50指數中的標的估值優勢明顯。
展望二季度,私募分析認為在市場估值已經得到部分修復情況下,風險偏好的快速提升期已經過去,二季度上漲空間預期大幅縮窄,預計二季度指數會先調整,隨后再次上漲的概率偏大;市場賺錢效應相比于一季度應該會有所下降。同時,市場將會出現較大程度的分化,風格將會有所切換,業績將會成為行情的主導線,整體建議關注業績拐點+高成長的個股為主。
北京和聚投資認為,二季度A股估值結構性差異再現,創業板已然不便宜,核心資產更具配置價值。“創業板股票的風險偏好已經到達相對過熱的區間,而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等代表各領域龍頭股票,從估值角度更具配置價值,估值仍具備顯著向上的空間。景氣改善可能成為二季度最大的預期差,價格因素已悄然生變。”
此外,二季度還有一些事件性驅動因素有助于吸引增量資金、提升市場風險偏好,例如:其一,MSCI權重的提升,將在今年的5月份、8月份、11月份分別實現,外資會是最確定的增量資金。其二,科創板的發行,就目前初期的擬融資規模來看,預計首批融資規模幾百億元規模,資金實際抽水的影響相對有限,反倒是從估值層面或激活當下同類型成長股。
00:25 | 智造筑基強動能 研發領航拓新局東... |
00:25 | 錦波生物股價、市值雙雙位列北交所... |
00:25 | 差異化競爭突圍 斗魚一季度總收入9... |
00:25 | 天齊鋰業:對新能源行業長期發展有... |
00:25 | 金發科技海外業務實現快速發展 |
00:25 | 年內110家上市公司參與設立產業并... |
00:25 | 智能云業務增長強勁 百度一季度營... |
00:25 | 中鐵工業:以新質生產力擦亮中國建... |
00:25 | 滬硅產業擬70.4億元購買新昇晶投等... |
00:25 | 多家旅游上市公司擬再融資投建基礎... |
00:25 | 券商最新App月活人數達1.67億 AI智... |
00:25 | 已有部分銀行大額存單利率降至“1...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