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歷時4年多的保險業“償二代”二期工程正式落地。保險公司從編報2022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開始,就需要執行《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以下簡稱“規則Ⅱ”)。
“償二代”是指中國保險業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全稱“中國風險導向的償付能力體系”。
監管規則切換后,部分險企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可能會明顯下滑。銀保監會表示,將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過渡期政策,允許相關險企在部分監管規則上分步到位,最晚于2025年起全面執行到位。
“這意味著,險企執行規則Ⅱ,最多有3年過渡期。險企可以通過調整業務結構、增加資本金等方式滿足償付新規的要求。”一家險企的精算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保險業全面優化監管規則
保險公司屬于負債運營,通常先收取保費、再提供相應服務。保險公司必須保持償付能力充足率,確保其擁有足夠的償還債務能力。
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償付能力達標險企必須同時滿足三項監管要求:一是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二是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三是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以上。
銀保監會表示,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金融形勢以及保險經營環境、業務模式和風險特征不斷變化,“償二代”實施過程中遇到一些新情況,制度執行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革優化。“償二代”二期工程自2017年9月份啟動,到如今正式落地已歷經4年多。規則Ⅱ一共包含20個指引文件,包括定量資本要求、定性監管要求以及市場約束機制。
與此前的監管規則相比,“償二代”二期工程主要有哪些方面變化?業內人士認為,規則Ⅱ普遍收緊和細化了償付能力的相關要求,對認可負債的各項要求進行了精細化管理,對計入核心資本的未實現盈余進行了總量和結構限制,并對最低資本的各類風險進行了穿透管理。
國盛證券分析師趙耀認為,從負債端來看,針對重疾風險顯著上升情況,規則Ⅱ增設了重疾惡化因子。因此,重疾險的最低資本要求有所增加。針對專屬養老保險產品的長期性特征,對長壽風險的最低資本要求給予10%的折扣。
規則Ⅱ還要求,將長期壽險保單的預期未來盈余根據保單剩余期限分別計入核心資本或附屬資本。而此前長期保單的預期盈余是全部計入核心資本。因此,海通證券分析師孫婷預計,“各家險企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會因此大幅下降。”
從資產端來看,規則Ⅱ完善了長期股權投資的實際資本和最低資本計量標準,大幅提升了風險因子。銀保監會表示,對具有控制權的長期股權投資(子公司),實施資本100%全額扣除,促使保險公司專注于主業,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野蠻生長。規則Ⅱ還規定,保險公司不得將投資性房地產的評估增值計入實際資本,引導保險資金更大力度支持實體經濟。
針對保險資金運用存在的多層嵌套等方面問題,規則Ⅱ要求,按照“全面穿透、穿透到底”的原則,識別資金最終投向,基于實際投資的底層資產計量最低資本,準確反映其風險實質。根據最近10年的數據,對所有風險因子進行全面校準。
中小險企資本補充需求大
根據銀保監會最新統計數據,國內險企的整體償付能力充足。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納入統計范圍的險企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3.7%,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1%。有95家險企的風險綜合評級為“A類”,76家為“B類”,5家為“C類”,2家為“D類”。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償二代”二期工程正式落地后,險企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綜合償付能力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之間將有更顯著區別。壽險公司產品結構不同,受到的影響也將有較大差異。
西部證券分析師羅鉆輝表示,頭部險企得益于良好的產品結構及風險管控,在規則切換后,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仍可保持充足;業務和投資相對激進的中小型險企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降幅相對更大,或許會申請過渡期。
國泰君安分析師劉欣琦也持有類似觀點。他認為,在償付新規下,部分中小險企后續可能會因此出現資本不足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補充資本。
中國債券信息網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險企合計發行資本補充債券539億元,較2020年發行的780億元明顯下降。從發債主體來看,中小險企占比較大。“以往的發債份額中,大中型險企是主力。2021年保險行業發展模式有所調整,保費增速驟降,大型險企對資本的消耗速度大大縮水,這是當年險企發債規模整體下降的主要原因。”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對記者分析稱。
規則Ⅱ對險企配置地產會產生怎樣影響?規則Ⅱ要求,長期股權投資需足額計提資產減值;以物權或通過項目公司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改為成本模式計量。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這將導致險企實際資本和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前述險企精算負責人指出,此前個別中小險企將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增值部分計入實際資本,使其償付能力虛高,在房地產“去杠桿”壓力下風險隱患較大。按照規則Ⅱ的要求,以成本模式計量投資性房地產的認可價值,險企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將會因此降低。
14:13 | 國能日新發布「曠冥」大模型2.0版... |
14:05 | 金科環境獲多家機構推薦 |
14:04 | 北京SKP推出精釀啤酒季活動 120余... |
14:04 | 中國東方發布2025年度《中國金融不... |
12:57 | 最高檢、國家外匯局聯合發布6件外... |
12:56 | 高性能材料品類持續豐富 科創板企... |
12:42 | 3萬億!利好來了 |
12:19 | 港股新茶飲賽道再增一員 滬上阿姨... |
12:18 | 構建產業互聯網生態系統 萬聯易達... |
11:58 | 艾比森擬向控股股東定增募資不超3.... |
11:33 | 力推ETF定投場景化應用策略 深交所... |
11:33 | 降息落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