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見習記者 梁傲男
5月17日,“世界電信日”當天,2025搜狐科技年度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多位院士、科學家與產業界人士齊聚一堂,激發智慧的深度碰撞,奔赴科技的星辰大海。
今年論壇沿用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形式,圍繞基礎科學突破、技術革命產業化應用、人工智能與人類文明演進等議題展開深度探討,開啟全天的思想盛宴。
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物理學博士張朝陽在下午的致辭中表示,從2024年以來,人類關于AI方面的進展進入快車道,具身智能百花齊放。科技進步帶來驚喜,同樣也帶來挑戰。AI讓信息獲取變得異常簡單,但往往會讓人忽略信息的真實性,人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
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物理學博士張朝陽 搜狐供圖
解析AI大模型技術密碼
在人工智能技術呈指數級躍遷的當下,人類正站在文明演進的關鍵節點。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發表了題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探索》的演講。他指出,2025年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兩大特點:一是多模態;二是應用于GDP密切相關的行業,中國在推動AI落地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教育如何變革以回應智能時代的挑戰?福耀科技大學校長、西安交通大學原校長、教育家王樹國深入分析了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革命背景下,高等教育所面臨的變革趨勢和蘊含的發展機遇。“世界在發生劇變,很多發明創造創新乃至新形態引領都來自社會,社會實踐走在理論的前面。”
在AI與藝術的交叉領域,北京電影學院原副校長、中國動畫研究院院長孫立軍提出,在AI時代,藝術創作人才的教育培養,更加要面對傳統學科界限的破局。他表示,“我們要擁抱AI時代,我們要和它交朋友。”
智能浪潮下的思想交鋒
機器智能能否突破人類認知的閾值?當技術奇點日益臨近,人類文明將面臨怎樣的重構?圍繞這些核心議題,由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心理與認知科學系主任、人工智能學院教授劉嘉主持的“問道智能”圓桌論壇上,張朝陽,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張亞勤,以及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獵戶星空董事長傅盛展開討論。
多位嘉賓一致認為,AI并非人類的替代者,而是人類認知與能力的延伸。張亞勤指出,人類還是主宰,機器或者機器人還是的從屬。個體IQ與AI結合后,就像在蒸汽機時代,人類的體力可以翻倍。傅盛補充道:“我認為現在AI的智商水平可能已經比人類高了,但并不影響我們使用它。”
張朝陽則強調人類直覺有不可替代性,“人總是心生一計,產生在自洽性之外的東西。”他好奇人工智能真的理解物理世界的規律嗎?張亞勤回應道,AI目前更多是在結構化、規則明確的問題中表現卓越,“但是模糊的東西AI會稍微弱一點。”
人形機器人的前景如何?由初心資本合伙人許旸洋主持的“人形機器人進化論”圓桌論壇上,與會嘉賓深入探討了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和落地,以及面臨的技術挑戰及市場競爭。樂聚機器人創始人兼CEO常琳強調落地關鍵是“創造實際價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研究員、機器人控制實驗室主任趙明國認為,人形機器人走向成熟需要一個相對長的周期,當前行業尚處于探索階段。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靈寶CASBOT創始人兼董事長張正濤強調,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應從長期視角來看待:“我們可能會高估其短期能力,但往往低估其長期潛力。”宇樹科技技術副總經理王啟舟表示:“如果年輕人相信這個行業的未來,哪怕只是一部分人進入其中,也許某一天人形機器人就能變成我們夢想中的樣子。”
基礎科學不斷拓展人類認知
凝視浩瀚宇宙,人類從未放棄探索的腳步。從量子物理到深空探測,從細胞編程到氣候變遷,基礎科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著人類對世界的理解。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發表了題為《探索宇宙:從微觀粒子到浩瀚星空的物理之旅》的演講。他介紹,歷經科學發展,如今借助光子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大型強子對撞機等工具,人類對微觀粒子與宏觀宇宙演化已有系統認知,但這并非探索的終點。
王貽芳認為,發展先進的科學裝置對于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至關重要。“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能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作出更多原創性貢獻,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力量,這也是我們應該有的軟實力。”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席教授裴端卿以“細胞命運與人類未來”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生命體從受精卵發育至完整個體的過程中,細胞命運調控是理解生命的關鍵。目前觀測顯示,單個細胞在發育進程中展現出完全可逆性。
搜狐科技年度論壇如今已邁入第七個年頭。從聚焦5G和人工智能,到放眼全球科技突破與基礎科學前沿,從技術深耕到人文關照,論壇持續拓展視野、深化思考,已發展為業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品牌IP,見證并參與了科技時代的每一次躍遷。
正如張朝陽所說,搜狐科技論壇是一個持續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不只是關注AI,更是面向整個科學世界。
(編輯 郭之宸)
20:15 | 遠大醫藥核藥基地獲頒甲級《輻射安... |
19:38 | 上峰水泥成為中證投服中心推薦獨立... |
19:38 | 貴州茅臺股東大會召開在即 股東熱... |
19:37 | *ST松發重組上市獲批 民營造船第... |
18:57 | 海富通基金成鈞:靈活運用指數基金... |
18:56 | 南方基金指數投資部基金經理李佳亮... |
18:55 | 政企協同 共繪縣域發展新圖景 河... |
18:55 |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 |
18:55 | 第一創業證券董秘屈婳:多措并舉強... |
18:55 | 中興通訊首席發展官崔麗:數字化、... |
18:55 | 平安基金產品研究中心產品經理薛方... |
18:54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特聘教授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