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所在,這對深化我國金融改革、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證金融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望軍12月11日出席《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時做出上述表述。
張望軍表示,在間接融資主導的格局下,債務驅動型的經濟增長特征日益明顯。迫切需要優化金融結構,改善現有金融體系偏好重資產、成熟期企業的不足,加快資本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動創新驅動成為核心動力。
張望軍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按照“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總目標,著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把支持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四方面入手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加快完善資本市場促進資本形成的體制機制安排,暢通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對接渠道,助力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
一是加快完善有利于科技創新的多層次市場體系。加快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進一步完善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二是進一步增強制度供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以注冊制改革為龍頭,帶動資本市場關鍵制度創新,構建包容、完備、適應性強的基礎制度體系,不斷提高制度的穩定性、連續性、協同性。結合科創類企業特點和融資需求,推進融資機制創新,進一步完善發行上市、信息披露、再融資、并購重組、分拆等制度,健全創投機構“募投管退”制度安排,推動完善財稅支持、產權保護等相關制度,不斷優化創新資本形成的政策環境。
三是更好發揮上市公司對科技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進一步強化資本市場并購重組的政策導向,支持優質上市公司整合上中下游產業和科技資源,為上市公司提供多樣化的融資產品和工具,提升產業鏈上下游的創新力和附加值,進一步發揮好企業在產學研創新鏈條中的帶動牽引作用。
四是助力形成科技創新市場化激勵機制。更加突出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好人才作為支持創新第一資源的關鍵作用。支持上市公司、掛牌企業建立健全激勵約束相容的制度機制,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完善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制度,支持上市公司運用資本市場工具,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3:24 | 阿里云打造全球云計算一張網 為中... |
23:24 | 小鵬汽車一季度毛利率提升 劍指第... |
23:24 | 浙江黎明:多元布局激發增長新動力 |
23:24 | 愛仕達擬收購錢江機器人7%股權 加... |
23:24 | 興業銀錫:以“資產整合+技術協同... |
23:24 | 多晶硅價格有望止跌企穩 企業持續... |
23:24 | 科德教育:十堰市國資委擬成為公司... |
23:24 | 新規護航核電產業發展提速 相關上... |
23:24 | 直擊文博會:文化頂流“戀上”科創... |
23:24 | “赴港賣險”新現象說明了什么 |
23:24 | LPR下調后房貸利率區域分化明顯 北... |
23:24 | 險資密集加倉高股息資產 銀行股尤...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