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見習記者 梁傲男
5月22日,在2025阿里云中企出海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巴巴”)集團CEO、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吳泳銘表示,阿里云將以戰略級投入,加速打造全球云計算一張網,加速AI產品國際化,加強“出海”咨詢、技術和服務團隊建設,為中國企業“出海”鋪路搭橋。
“走向全球是中國企業的發展必然。”吳泳銘表示,中國在5G、AI、智能汽車等領域已經實現了技術領先。中國企業的技術、供應鏈、服務和品牌能力已經形成外溢效應。未來,中國企業將在全球市場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打造新一代基礎設施
新一輪的中國企業全球化需要新一代的基礎設施。吳泳銘表示,接下來阿里云將在三個方面加大投入支持中國企業“出海”:第一,加速打造全球云計算一張網;第二,加速模型“出海”,加速AI產品國際化;第三,打造海內外一體的最優服務體驗。
吳泳銘提到,未來三年,阿里巴巴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于建設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總額超過過去十年總和。阿里云將加速打造覆蓋中國、日韓、東南亞、中東、歐洲、美洲的全球云計算一張網,一張具備最佳AI技術服務能力和全球競爭力的云計算網絡。阿里云將保持國內和海外基礎設施統一技術架構、統一服務平臺,為中國企業拓展全球業務提供“國內+海外”全局的最優化方案。
據阿里云CTO、通義實驗室負責人周靖人介紹,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9個地域運營了87個可用區,可提供394款云與AI產品、59項技術服務,是亞太規模第一的云服務商。
在AI與大模型“出海”方面,目前,阿里通義已開源200余個模型,衍生模型數超10萬個,是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族群。今年4月份開源的新一代模型千問3,在多個權威榜評測中,性能處于全球頂尖水平。
同時,阿里云正在加速AI產品國際化,在增加海外AI基礎設施布局的同時,加速部署通義、百煉、PAI、大數據等AI應用所需產品。在基礎設施層,阿里云靈駿將在海外多個區域開服務器;在平臺層,PAI的開發、訓練、推理服務已覆蓋全球17個地域;在模型服務層,阿里云百煉國際站ModelStudio新增多項能力,為“出海”中企提供更高效實惠的模型API服務。
有電商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三年,阿里巴巴巨額資金的投入以及各項規劃將逐步落地,從全球云計算網絡的加速構建,到AI產品國際化的穩步推進,再到海內外一體優質服務體驗的精心打造,將為中國企業全球化征程筑牢新一代基礎設施根基。
助力企業“出海”
2014年5月份,阿里云香港數據中心投入使用,標志著阿里云正式進軍國際云計算市場。迄今,阿里云已經服務了25萬中國企業“出海”,包括網易、米哈游、傳音、小米、匯量科技、小鵬汽車、北汽福田、美的集團、三一重工、東方航空、廣汽集團、芒果TV、固德威等,覆蓋了各行各業。
例如,廣汽集團采取阿里云規劃的“區域中心+國家站”混合架構,解決了合規難題,海外車聯網系統已在阿里云上建設完成。
“在中東地區,廣汽車聯網系統采用阿里云Lindorm大數據引擎后顯著提效,數據處理成本較使用海外云廠商同類產品降低50%。”廣汽集團基礎架構負責人王麒鈞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今,中企‘出海’趨勢已經形成,客戶的需求會變成阿里云能力建設的驅動力量,這是我看到的變化。”
5月15日晚間,在阿里巴巴2025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分析師電話會上,吳泳銘表示,阿里巴巴AI產品行業滲透在迅速擴大。除了比較快使用AI產品的互聯網、智能汽車、金融、在線教育外,還有很多傳統行業,如養殖業、傳統制造業等,也均在積極探索AI應用,需求增長同樣顯著。
同時,吳泳銘還分享了AI領域的兩大最新趨勢:一是在大中型企業,AI應用開始從內部系統向用戶側場景滲透;二是積極使用AI產品的客戶,從大中型企業延展到大量中小企業。
阿里云智能集團副總裁、公共云事業部首席架構師韓鴻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全球布局方面,阿里云起步較早。在中企‘出海’這一浪潮興起之前,阿里云就已制定了全球化規劃并進行了大量投入,我們期望這些成果能更好地服務于數字生活領域。”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早期接受阿里云AI服務的企業客戶大多來自互聯網、金融、教育或智能汽車行業,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因為開始應用AI,選擇將數據遷移到云端上。
“在企業初期發展階段,首要任務是讓系統快速運轉起來。而在提升系統運轉能力方面,大家對AI寄予厚望,越來越多企業擁抱云服務。可以預見,在未來,尤其是相對新興的領域,AI的應用將帶來諸多新變化。因此,我們會加大在AI領域的投入與建設,推動AI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發揮更大作用。”韓鴻源表示。
23:24 | 阿里云打造全球云計算一張網 為中... |
23:24 | 小鵬汽車一季度毛利率提升 劍指第... |
23:24 | 浙江黎明:多元布局激發增長新動力 |
23:24 | 愛仕達擬收購錢江機器人7%股權 加... |
23:24 | 興業銀錫:以“資產整合+技術協同... |
23:24 | 多晶硅價格有望止跌企穩 企業持續... |
23:24 | 科德教育:十堰市國資委擬成為公司... |
23:24 | 新規護航核電產業發展提速 相關上... |
23:24 | 直擊文博會:文化頂流“戀上”科創... |
23:24 | “赴港賣險”新現象說明了什么 |
23:24 | LPR下調后房貸利率區域分化明顯 北... |
23:24 | 險資密集加倉高股息資產 銀行股尤...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