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創板第一股華興源創發行價正式公布。作為科創板注冊制下首只市場化定價的股票,華興源創在6月21日~24日進行了初步詢價,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各類型機構參與了網下詢價,多家公募基金積極報價搶籌,爭取在科創板打新盛宴中“分一杯羹”。
機構報價相對集中
根據科創板承銷的相關規定,科創板企業發行為網下詢價確定發行價格,網上網下定價發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財務公司、保險公司、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及符合一定條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等7類機構投資者擁有網下詢價資格。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多家基金公司參與了網下詢價環節,部分大型公募還針對各類型、不同規模的基金拿出了差異化的報價方案,希望提升重點產品的中簽率。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投資總監告訴記者,該公司使用的是差異化報價方案,他本人管理的混合基金給出的報價為25元/股;公司旗下指數型基金考慮到標的上市后大漲可能導致跟蹤發生負偏離,對中簽的訴求更高一些,報價方案也更為積極。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基金經理表示,目前公司尚未發布科創板投資基金清單,基于審慎原則,并未參與華興源創網下詢價。根據他了解到的科創板第一股網下詢價情況,目前機構報價PE(市盈率)區間多在35~40倍。
華南一位基金經理表示,該公司旗下所有有資格參與科創板網下配售的基金都參與了報價。這次科創板詢價與以往不太一樣,一是個人投資者不能參與網下配售,純粹的機構投資者參與報價會更為理性;第二,這次報價非常市場化,根據上市公司基本面定價,整體給出的估值不算高;三是同業之間溝通增多,因為“報價最高10%和報價最低10%”會被剔除,因此各家會加強交流,將報價盡量落在合理區間。
一位基金經理透露,他所在公司積極參與了這次網下詢價。“能參加的就參加”,據他介紹,業內其他機構的情形比較類似,都相當踴躍。“我們公司有專門的科創板研究小組,根據他們給出的報價及公司相關要求報價,總體來說,報價屬于平均水平。”
此外,也有基金公司會針對不同的基金規模設置了不同的報價策略。
北京上述中型公募基金經理稱,對于大型基金公司而言,為了獲得好的中簽率,規模較大基金和小基金的報價策略會不同,目的就是提升報價的有效性和中簽率。部分中小公司,由于基金經理不多、產品有限,多數是統一報價。
據該基金經理觀察,目前機構對科創板第一股的報價比較理性,網下詢價階段并沒有給出過高的報價;另一方面,華興源創作為設備制造行業公司,在A股市場有不少同類型標的,可以繼續沿用PE估值法報價,這也導致機構間的報價區間相對集中。
不過,該基金經理也坦言:“前期推出的科創板股票估值相對容易,因為這些個股有一定利潤率,在A股也有對標標的。目前A股市場整體估值相對合理,我們對前期科創板上市企業估值將主要參照PE估值法,但未來一些缺乏A股對應標的的醫藥創新企業的估值難度會大大增加。”
機構間博弈增加
更考驗投研和定價能力
在北京上述中型公募基金經理看來,由于科創板詢價和交易規則不同,科創板打新與A股原有的打新規則存在很大區別:一方面,科創板新股報價的“錨定點”相對模糊,不像原有的23倍市盈率的估值。科創板個股報價將落在一定的價格區間,更加考驗機構的定價能力;另一方面,根據科創板上市交易規則,新股上市后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這對基金經理的賣出能力也將是比較大的考驗。
不過,談及科創板第一股上市后的表現,這位基金經理相對樂觀。“相比原有的打新,我們預計科創板第一股的中簽率會高一些,伴隨著科創板的關注度不斷提升,首只科創板股票有望在上市首日估值上升到幾十倍,可能會給參與方帶來不錯的投資回報。”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有的基金經理考慮在科創板股票上市首日高點賣出,也有的將在新股上市后一周賣出,交易規則與傳統打新“漲停板開板賣出”的策略迥然不同。而在科創板上市股票無先例可循的情況下,業內對科創板打新賣出時點的決策也莫衷一是。
“目前這一市場化報價體系類似于2008~2012年的打新報價,機構間的博弈會更多一些。”北京上述大型公募投資總監稱,“科創板打新不再是23倍市盈率的估值方式,報價更加市場化,這對機構的定價能力也是更大的考驗。”
上述投資總監認為,定價能力是公募基金公司的核心能力,在這樣的機構博弈中,有的公司會考慮科創板的關注度溢價,愿意以更高價格去參與。如果新股上市漲幅巨大,將會給基金帶來增厚收益,當然這需要建立在對上市個股的深度研究的基礎上,報價的背后要更加考驗各家機構的投研和定價能力。
00:24 | 從“產品出海”到“產業出海” 長... |
00:24 | 麥迪科技:聚焦醫療信息化 打造“... |
00:23 | 國資助力轉型成效顯著 ST目藥將摘... |
00:23 | 國產AI技術加速重構行業格局 快手... |
00:23 | 綠色能源一體化項目全面啟動 大業... |
00:23 | S佳通召開業績說明會 股改事項遭投... |
00:23 | “雙萬兆+AI”雙引擎助推 電信產業... |
00:23 | 三方面協同發力 促“雙萬兆”從試... |
00:23 | 綠茶集團五戰港股終圓夢 餐飲企業... |
00:23 | 上市公司“花式”開展股東回饋活動... |
00:20 | 私募年內平均收益率達2.52% 指數增... |
00:20 | 公募行業火速落實監管要求 首批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