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對科創板的熱情持續升溫,通過公募基金分享科創板行情更是被寄予厚望。但截至目前,市場尚不存在只投科創板的基金。公募人士表示,科創板初期的可選標的相對有限,為減少凈值波動,科創主題基金將投資范圍延伸到非科創板領域,其中不乏債券等固收標的。同時,基于當前科創行情的影響因素,不宜對基金收益做過高預期。
不只投科創板
從3月份科創板開閘接收企業申請以來,公募的籌備熱情持續高漲。一方面,除了首批獲批的7只科創板基金外,證監會數據顯示,目前還有數十只科創板基金在排隊。另一方面,因監管允許可投資A股的基金產品投資科創板,近期還有個別公司將存量基金申請注冊變更為科創概念基金(以下將科創板基金和科創概念基金統稱“科創主題基金”)。比如,金鷹基金申請將旗下的“金鷹添利中長期信用債債券型基金”變更注冊為“金鷹科技先鋒混合型基金”。金鷹基金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這是為了優化基金投資策略,同時也是為布局科創板基金做準備。目前會里已接收了申請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與投資者的表層理解不同,目前尚不存在只投資科創板的專門基金。實際上,包括首批7只科創板基金在內,上述提及的產品均可投資非科創板板塊的科創主題相關證券。并且,“證券”含義也不只限于股票一種。
比如,某科創主題基金招募書顯示,該基金投資范圍包括科創板在內的國內上市股票、港股通標的股票、債券、衍生品等,只不過符合科技創新主題的證券資產比例不低于80%。甚至,華創證券認為,在科創板沒推出之前,科創主題基金更大倉位會是投資于債券類理財產品。
投資范圍擴大可分散風險
為何公募不推出專門投資科創板的基金?投資多元化是否會降低基金的投資收益?華南某公募投研人士李浩(化名)解釋,當前市場對科創板的預期持續高漲,從企業申報進程、科創板投資開戶數、首批科創板基金的申購表現等方面看,科創板順利開板是大概率事件。但是,李浩認為,開板初期的上市公司數量有限,充沛的資金或會在短期內助漲殺跌,進而給基金凈值帶來較大波動,甚至會發生虧損。“基于此考慮,科創主題基金在投資策略上保持了充分靈活性,將投資范圍延伸到了非科創板的科技主題領域。”
“投資范圍的擴大,選擇其實也在增加。畢竟,非科創板的科技龍頭也具備較好投資價值。只要價格在合理區間,投資組合的分散化會起到平抑波動并提高組合收益的效果。另外,參考創業板當初的打新經驗,偏固收類的產品配置科創板打新,也可以增厚投資收益。”前海聯合基金表示,未來隨著科創板優質公司逐漸增加,科創主題基金自然會把更多的權重賦予科創板公司。
另外,深圳某公募人士陳健(化名)表示,允許科創主題基金投資其他板塊科創標的,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波動風險。但因科創主題基金的種類較多,配置比例高低不同,加上近期科創股波動較大,陳建認為,分散投資能否增加基金的整體收益,目前還不好預估。
應適度調低收益預期
“近期外圍環境出現變化,A股發生明顯波動,科創相關板塊首當其沖。”陳建說,短期看,影響科創股行情的因素仍會存在,即便把科創板如期開板考慮進來,投資者也不應對科創主題基金做過高收益預期。
記者發現,目前存量科技主題基金的規模并不小,但如上述公募人士所言,因二季度以來市場波動較大,這些存量基金的收益并不理想。
以生物科技、制藥、半導體三大行業為例,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2日,這三類行業主題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回報分別為20.07%、18.4%、17.58%,二季度以來的回報則出現明顯回調,分別為-5.69%、-5.73%、-7.55%。
“達不到直投門檻的投資者基本只能通過基金參與科創板行情,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有很高回報,投資者的預期要做適當調整。”李浩表示,科創主題基金雖具備專業基金經理選股和分散投資風險等優勢,但從根本上說,投資者的意愿是第一位的,投資者要對自身風險偏好有客觀判斷,不可一味跟風扎堆科創主題基金。
但長期看,陳健認為:“市場必然能發現科創公司的投資價值。就這點而言,三年期封閉的戰略配售基金會具備很好的價值空間。并且,能在外部影響因素下逆勢發展并凸顯投資價值,既是對企業經營的潛力考驗,更是對各家公募選股的能力考驗。”據透露,第二批科創板基金將于近期出爐,其中或有15只封閉戰略配售基金。
23:27 | 新能源車企宜從三維度構建技術護城... |
23:27 | 雷沃智慧農業智能拖拉機制造基地正... |
23:27 | “產學研”融合發展 推動廣東商業... |
23:27 | 年內15部潛力大片待映 暑期檔、國... |
23:27 | 大中礦業“鐵礦+鋰礦”雙輪驅動格... |
23:26 | 河北銀行股權拍賣屢屢遇冷 |
23:26 | 年內超1900只公募產品變更基金經理 |
23:26 | 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約束 推動公募行... |
23:26 | 年內險企“補血”規模超530億元 |
23:26 | 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提速 多家村鎮銀... |
23:26 | “硬本領”“軟實力”已成中國品牌... |
23:26 | 如何看待一季度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