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情況介紹
(2019年2月27日)
中國證監會
2018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證監會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統一指揮協調下,堅定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取得一定成效。2018年全年資本市場共實現融資7.1萬億元,其中核準105家企業IPO,完成融資1378億元。上市公司再融資約1萬億元。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分別實現融資604億元和1783億元。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各類債券5.69萬億元,同比增長45%,并購重組交易金額達2.58萬億元,同比增長38%,有力支持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有關具體情況如下:
一、持續推進基礎制度改革
一是全力落實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改革。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演講中宣布將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又提出了明確要求。今年1月23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了總體實施方案及實施意見。目前主要制度規則正在按程序公開征求意見。二是大力優化股債融資和并購重組制度。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改革再融資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將再融資時間間隔由18個月縮短為6個月。優化并購重組分道制審核,出臺小額快速并購重組審核機制。第一只地方政府債ETF順利發行,大力發展可轉換債、可交換債等股債混合型產品和可續期債。三是改革上市公司監管制度。發布修訂后《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強化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引領作用。發布《關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實施以來日均回購金額是此前的4.4倍。改革退市制度,完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主要情形,全年共8家公司退市。
二、支持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堅持對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一視同仁。推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開展交易所債券市場信用保護工具試點。探索供應鏈金融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ABS)等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新模式,目前已發行1599億元。二是對接服務國企改革。積極發揮資本市場并購重組主渠道作用,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軍民融合發展。積極支持上市公司實施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三是積極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明確創業投資基金作為上市公司股東的差異化監管安排,推動將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人稅收優惠政策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四是積極發展期貨及衍生品市場。平穩推出原油期貨、紙漿期貨、乙二醇期貨和2年期國債期貨以及銅期權等新品種、新工具。
三、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一是股票質押風險得到初步緩解。加強對股票質押風險的動態監測分析,鼓勵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續期展期等市場化方式化解風險。出臺設立證券行業專項資管計劃、發行專項紓困債、設立紓困并購基金等務實舉措,最新統計已有50家證券公司完成協議簽署,承諾出資累計545億元。38家證券公司正式成立了多只系列資管計劃和子計劃,合計出資529.3億元。二是債券集中違約風險得到有效化解。積極應對交易所債券市場集中兌付壓力,建立債券違約風險管理臺賬,及時監測預警。對符合條件的發行人建立持續融資機制,緩解暫時流動性風險。對個案違約風險,積極推動通過債轉股、債務重組、司法破產等多種方式進行處置。三是私募基金風險得到初步管控。重點做好“阜興系”風險處置,牽頭建立了央地聯動、“行”“刑”聯動、稽查與司法聯動的工作機制,從嚴從快查處相關機構違法違規行為,持續推進資金資產核查。四是各類金融亂象得到有效遏制。持續推進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回頭看”后續工作。推動部分區域性股權市場整改,私募債存量有序減少。
四、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
一是加快推進證券期貨行業對外開放。出臺《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設立、收購、參股經菅機構管理辦法》。放寬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批復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和外資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機構。二是進一步深化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A股成功納入富時羅素和標普道瓊斯指數。進一步放寬外國人開立A股賬戶政策。滬深港通每日額度擴大4倍。推進3家企業順利完成“H股”全流通試點。三是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邁出實質性步伐。成功推出面向國際投資者的原油期貨,上市以來總體運行穩健。鐵礦石期貨、PTA期貨順利引入境外交易者。四是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上交所參股的阿斯塔納國際交易所正式開業。青島海爾作為首家境內企業到中歐國際交易所發行D股。擴大熊貓債發行試點,全年發行197億元。開展“一帶一路”專項債券試點,共有11家企業發行235億元。
五、維護市場穩定激發市場活力取得機制性成果
一是主動引導,塑造預期和強化政策協同。加強與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的信息共享和監管協同,強化對股市、債市、匯市的聯動風險防范。抓牢抓實資本市場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積極為市場平穩運行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全面加強市場監測監控,提升逆周期風險應對能力。密切跟蹤中美經貿摩擦動向,加強境內外市場全方位實時監測分析,持續做好跨境、跨交易所、跨賬戶的異常交易及股市杠桿資金的風險監測監控。強化底線思維,加強資本市場逆周期調節,充實政策“工具箱”,制定應對預案。三是優化交易監營,保證公平交易和提高市場流動性。強化一線監管和看穿式監管。完善停復牌制度,大幅壓縮停牌期限,規范停復牌行為,讓交易更加順暢。實施資金前端控制制度,防范結算風險。進一步放松股指期貨交易限制,優化股指期貨運行。
六、法治建設和依法監管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法治和誠信建設步伐加快。完成《公司法》股份回購制度專項修訂。向全國人大法工委報送《證券法》修訂立法建議。持續推進《期貨法》立法研究。操縱市場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犯罪刑事司法解釋已經最高法、最高檢原則審議通過。二是加強對各類市場主體的監管。聚焦加強商譽減值風險監管,清理違規占用資金和對外擔保,強化并購重組持續監管,進一步強化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規范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股東行為。三是加大稽查執法力度。聚焦重點領域和市場關切,嚴厲打擊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2018年共受理違法違規線索678件,新增立案268件,向公安機關移送114件。共做出行政處罰決定310份,罰沒款額首次突破百億元,市場禁入50人次。四是加快推進資本市場監管科技建設。發布實施監管科技總體建設方案,出臺稽查執法科技化建設工作規劃。中央監管信息平臺主體工程完成建設,中央監控系統一期全面投入使用。
七、加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
投資者保護機制更加健全,手段更加豐富。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由試點轉為全面實施。投資者賠償案件損失計算難問題取得突破。開通中國投資者網,利用科技化信息化方式保護投資者。開展《股東來了》競賽活動,約1340多萬人次參與活動。完成全國股票市場投資者狀況調查。成功舉辦首屆中小投資者服務論壇。牽頭制定IOSCO全球中小投資者訴求處理與權益救濟指引。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保護中小投資者”指標排名從去年的119位提升至64位,提升55位。
11:52 | 共議金融助力文化和旅游業成為支柱... |
11:49 | 融合化、轉型化、市場化——2025年... |
11:44 | 即時配送行業迎變局 順豐同城獲市... |
11:44 | 北信源亮相第十屆軍博會 |
11:44 | 太力科技登陸創業板 |
11:30 | 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報告(2025... |
10:56 |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明最新發聲! |
10:52 | 周大福珠寶上海首家新形象店開幕 |
10:46 |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發展:促進... |
10:41 | 借助政策支持和金融創新等多元手段... |
10:35 | 中廣天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彭... |
10:31 | 北京、上海新房價格環比上漲!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