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2020年12月28至29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部署了2021年8項重點工作任務,其中“1號任務”是“推動基礎和關鍵領域創新突破,發揮科技自立自強對產業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聚焦基礎技術和關鍵領域,大力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精準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創新產品應用生態”。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將發揮科技自立自強對產業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放在首位,體現當下國家對科技發展的重視程度。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提出未來需要解決的八大問題時也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放在首位,表明科技發展刻不容緩。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加速國產替代、加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是大勢所趨,因此要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明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我國的制造業規模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但是產業鏈關鍵核心環節相對薄弱,特別是在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等方面,對進口的依存度高,產業基礎投入不足,許多產業面臨“缺芯”“少核”的窘境,因此需要通過精準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難題。
陳靂認為,排在首位的當屬芯片產業這一類“卡脖子”領域,監管部門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營造高端集成電路發展環境,減稅降稅促進產業發展;國家也成立大基金對集成電路產業加大投入。此外,也要引導人才向產業流入,最終才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12月28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要把支持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發揮好資本市場在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激發企業家精神和人才創新活力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支持滬深交易所加快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建立健全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
李明昊表示,隨著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的實施,大量具有高技術、高創新的新興行業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快速發展,解決了科技創新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21年,資本市場應著力支持5G、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鏈,推動產業鏈集群化發展,保證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陳靂表示,科技的發展與金融是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共生關系。2021年,金融行業將發揮自身優勢,更大強度支持科技產業的發展,以科創板為例,在防控好各種風險的前提下,允許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有利于幫助由于高速發展和擴張導致短期無法實現利潤的高新技術企業獲得直接融資,進而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編輯 孫倩)
23:35 | 債市“科技板”發力顯效總規模逾28... |
23:35 | 監管“零容忍”不容“看門人”再裝... |
23:35 | 制造業“綠”發展 經濟社會轉型步... |
23:35 | 政策暖風頻吹 機器人產業迎強勁動... |
23:35 | 上證科創板計算機主題指數明日發布... |
23:35 |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9460億元逆回購到... |
23:35 | 莫被各種花式“股神”迷了眼 |
23:35 | 以吸收合并開創資源整合新局面 新... |
23:35 | 月內超130家上市公司獲外資機構調... |
23:35 | “端午經濟”升溫 “健康”小粽子... |
23:35 | 公募降費進行時:超千只基金年管理... |
23:35 | 券商熱議新消費 資本同向掘新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