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深入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英國《自然》雜志日前發表的報告稱,中國可持續發展水平在國家乃至省級層面都有明顯提升。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投資和企業司司長詹曉寧近日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貢獻非常驚人,走在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最前面,實現了后來者居上。詹曉寧也表示,中國應該加大金融領域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發展綠色金融的激勵機制,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對中國企業而言,要看到未來十年這個領域的12萬億美元商機,只要參與就會有廣闊天地。
中國后來者居上
證券時報記者:近年來中國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積極進展。您認為當前中國在這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詹曉寧:2019年全球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政治意愿更加強烈,盡管遇到了某些挫折,但也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在2019年9月聯大可持續發展目標投融資峰會上,各國領導人承諾調動資金,提高國家行動力,增強機構能力,實現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2019年年底聯大首次通過了《促進可持續發展投資》決議,進一步推動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投融資。歐盟于2019年底公布了《歐洲綠色新政》。當然,未來很可能還會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中國作為后來者,近些年來,無論政府還是企業都加大力度推動可持續發展。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貢獻率非常高,已經走在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最前面,實現后來者居上。例如,2015~2018年底,農村貧困人口從5575萬減少到1660萬,貧困發生率從5.7%下降到1.7%。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耗能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比分別下降3.1%和4%。
當然,還可以進一步做一些工作。比如:中國可以和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分享,跟世界分享在推進可持續發展方面非常豐富的經驗教訓和成功案例。在規制和標準制定方面,中國也可以起到引領作用,把經驗和理念融入進去。
投資者
仍是主要推動力量
證券時報記者:繼綠色債券迅速發展以來,2019年國內基金公司加大了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投資布局,成立了多只帶有“ESG”字樣的主題基金。據您觀察,目前全球推動可持續投資的主要力量來自哪些方面?
詹曉寧:從投資界的角度看,最初來自投資者,特別是規模較大的主權基金、養老基金和保險基金。此外,各國的證券交易所也發揮了積極作用。2009年我和同事發起的聯合國可持續證券交易所倡議就主要由全球知名的養老金和保險機構推動和支持的。對于這類機構而言,當初采用ESG投資主要從風控角度考慮,以期能夠降低投資組合在社會、環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風險。目前已有90個交易所加入了這一機制,覆蓋了幾乎全球所有的證券交易所。這一機制為促進證券交易所、投資者、上市公司和金融服務提供商在ESG領域的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在的推動力量是整個國際社會。每年我們的聯合國可持續證券交易所倡議都會組織六方對話,參與者包括投資者、上市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政府投資政策制定部門以及國際組織等,大家聚在一起探討如何利用證券交易所平臺推動ESG投資進一步向前,編制了ESG實施指南,利用股票市場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投融資。前不久,我作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證券交易所舉措執理會主席,與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秘書長和(00001)世界銀行金融公司總裁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書,進一步促進可持續發展投融資。
證券時報記者:但是對于ESG投資來說,標準和信息披露仍然是當前最大難題。對此,您如何看?
詹曉寧:ESG的標準和可持續發展的衡量標準是推動可持續投資參與者最為關注的問題,我們一直致力于鼓勵統一標準。未來幾年的主攻方向仍然是推動ESG信息披露從自愿披露走向強制披露。
僅從資本市場來看,現階段新興經濟體國家走在了前列,但在發達經濟體國家更多還是自愿性信息披露。更重要的是,還有部分發展中國家根本沒有能力去推進ESG信息披露。這類國家是我們著力于推動開展能力建設的對象。
標準制定方面,最大困境是把握好標準的尺度。如果把標準制定得非常全面,實際執行中便會遇到數據質量不足以支撐的問題,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同時還會給中小型的企業或者中小型的證券交易所增加非常大的額外負擔。而如果把指標定的簡單了,又達不到理想效果。其實不光是在ESG方面,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許多方面都有類似的矛盾。此外,如何避免出現“搭便車”、“洗綠”的現象也是需要考慮的事情。
在推動和落地標準方面,滬深交易所不僅對標國際標準,而且步子邁得很扎實,做得很好。
蘊涵12萬億美元商機
證券時報記者:根據您的觀察,目前企業層面對于推動可持續投資的積極性如何?
詹曉寧:企業已經形成了投資可持續發展的意愿,只是行動力度還不夠。貿發組織前不久在聯大峰會期間發布的最新報告評估顯示,在可持續發展目標的10個重要投資領域中,有6個領域的投資有所增長。但總體來看,投資的增幅遠不足以填補年均2.5萬億美元的資金缺口。但同時也要看到,未來十年,這個領域有12萬億美元的商機。對中國企業而言,無論作為投資者、還是投資接受方,只要參與到可持續發展投資帶來的巨大市場中,都會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同時考慮到融資機構與實體企業分別是可持續發展投融資鏈的上下游,中國正在同步推進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深化吸收外資體制的改革。投融資鏈的上下游形成合力,可以進一步加強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的互動協調。
證券時報記者:可持續投資市場可預見的投資規模是巨大的,但仍然存在較大資金缺口。您認為進一步提高企業積極性還需要做些什么?
詹曉寧:資金問題是最大的障礙。資金問題分兩個層面,一個是融資,另一個是投資。融資方面,剛才有說到僅發展中國家每年就有2.5萬億美元的投資缺口。投資方面,對投資者而言,目前遇到的瓶頸主要是缺乏可持續投資的項目標的。對政府而言,可持續發展相關行業中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行業,如教育、電力和電信等基礎設施行業,因私營部門參與投資較為敏感,導致向私人投資開放與監管之間的政策困境。就全球而言,最需要可持續發展投資的貧窮國家,恰恰是吸引投資最困難的地區。要解決這三方面的困境,政府應為提高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投資回報率制訂行之有效的激勵措施和機制。
具體到中國,包括:金融領域加大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發展綠色金融的激勵措施,從實體經濟方面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等。不少中國金融機構已經行動起來。我想只要他們意識到這件事情值得做,后續就會發展得很快。
20:21 | 奇正藏藥:第六屆董事會第十一次會... |
20:21 | 奇安信:5月30日將召開2024年度暨2... |
20:21 | 盤龍藥業:5月23日將召開2024年年... |
20:21 | 邁得醫療:第五屆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0:21 | 鹿山新材:6月11日將召開2024年年... |
20:21 | 聯動科技:第二屆董事會第十九次會... |
20:21 | 昆藥集團:5月30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0:21 | 景津裝備: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20:21 | 江蘇華辰:2024年年度股東會決議公... |
20:21 | 華鋒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0:21 | 泓淋電力:2024年度權益分派實施公... |
20:21 | 國藥現代:全資子公司獲得藥品注冊...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