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振興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除糧食生產外,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樹牢綠色發展理念,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夯實鄉村治理根基,用好深化改革法寶等都是鄉村振興的總目標、總方針、總要求和制度保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統籌謀劃和推進,“內置金融是村社及聯合社體系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階段性法寶。
【關鍵詞】
鄉村振興農業發展農村金融研究
一、“內置金融”模式與應用
所謂內置金融,就是在村莊內部成立一個屬于農民自己的互助金融,是屬于村社,有什么好處呢?農村的土地進行抵押貸款,銀行不受理時,可以通過內置金融得以實現。如果農民的土地可以實現抵押貸款,那么農村的現金流就可以實現,死錢就變成活錢,資本也可以下鄉來投資。如果我們把房屋收儲,租給城里人,他租20年50年,可以倒過來在內置金融合作社按揭貸款,這樣就把資源資產資金進行了激活。同時,通過內置金融合作社也可以把集體經濟壯大起來,這是我們鄉建院的模式。
二、農村集體的現狀如何
集體是什么?目前恐怕很多人包括政府工作人員也不一定完全明白。集體是生產生活的集體,是村社一體化的集體,集體是四權統一的村社共同體——四權即產權、財權、事權、治權。如果都分得干凈,那就不是集體了。一定的產權產生一定的財權,一定的財權支撐事權,有事權才有治權,一定的治權反過來支撐產權和財權。村社是統一的,如果村社沒有力量,黨就沒有力量。加強黨的領導,首先是要建設四權統一的村社。
我們的產權制度以成員權為主,不是以股權為主。集體所有制對應成員權,股權對應私有制。集體的股份收益回到集體,還是按照成員權分配的,這個不可以搞混淆。如果搞混淆,集體經濟就容易搞垮了。
現狀往往是——產權和財權被掏空了,事權力不從心。成員權被虛置,民主不再是成員權的民主。我們分田單干,共同體名存實亡了,這就是我們的現狀。
三、壯大集體經濟和增加村民的收入
分田單干是互害性的,憲法規定了聯產承包責任制,但是并沒有規定分田單干。村民基本沒有共同的生產生活,受到市場制約,農民的生產收益一直是相對下降的。而財產收益,“種”不了廠子也“種”不了房子,所以財產性收益增加緩慢。經營性收益基本歸工商資本,所以這方面也增長緩慢。
財產性收入“種”不了廠子和房子,增長受限;經營性收入基本上歸了工商資本;政策性收入基本活錢變死錢,不能轉化為農民的真實的現金收入,或者金融的資本金,主要是這個問題。
如果不增加集體經濟的收入,基本已經無法增加農民的收入。因為單個農民沒有定價權,農民沒有定價權,天王老子也不可能增收,這是一個過程。
重建四權統一的村社共同體,把農民組織起來、把資產資源集中起來、把產權充分地實現。要靠“種”廠子“種”房子“種”期貨,為什么農民不能搞期貨,不能搞保險,不能搞金融呢?要開供銷社、勞務服務中心、產權交易中心,只有這些事可以掙錢,只有把農民組織起來才能夠掙錢。
四、“內置金融”是新時代發展農村經濟的催化劑
以李昌平組織的鄉建院在全國300多個村集體的“內置金融村社”實踐證明,通過金融把農民組織起來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比如在村里通過養老資金互助合作社把老人組織起來了,可以再把土地組織起來做土地銀行,也可以做糧食銀行、做苗木銀行。“內置金融+”可以加統購統銷、可以加金融保險服務。其中鄉建院在內蒙古達拉特旗有個內置金融合作社,將房屋收儲到合作社實現證券化,變得可以融資、可以交易,存到合作社里定價5萬塊;宅基地、房屋漂移到一個地方進行整體規劃,一畝宅基地定價15萬,這是二次定價;規劃完開發商進行定價25萬,叫做三次定價。你發現很快我們分散的不可交易產權就變為了可交易的集中產權,因此一定要有共同體,所謂同價同權是這樣實現的。
五、發展壯大新集體經濟手段
新集體經濟從什么做起呢?將財政資金轉化為內置金融的資本金。比如說政府根據相關政策需要給鄉村投1000萬時沒必要,可以采用我們出100萬,政府出200萬,并以“資金互助促發展,利息收入敬老人”為理念建設內置金融合作社,村莊的老人或新鄉賢可以入2000元至1萬元不等的入社股金,本年度產生的利息可部分用于發放給老人當分紅,實現養老敬老。當金融資本進來,就能夠盤活閑置資產(土地或房屋等),就可以做房屋銀行或消費銀行。在鎮域級別把多個村的土地漂移集中,就可以做特色小鎮。中央政策這么好,這這么做一點都不難。
當前很多集體的資產交易不起來,是因為沒有交易體系,當把體系搭建起來有“內置金融+”做支撐時,交易就會變得非常活躍。
結語:李昌平鄉建院2009年第一個內置金融村社體系實踐點——河南信陽郝堂村就是通過養老資金互助合作社把農民組織起來,村莊集體經濟逐漸累積起來,現在達到5000多萬。湖北鄂州張遠村每年給社員提供土地抵押貸款1500萬。山東濟寧楊村把房屋收儲起來,吸引深圳一家公司,通過與內置金融合作社進行合作將收儲房屋全部租賃,進行統一經營。
總的來說一個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好與不好與制度的問題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要把一個貧困村搞活一定要有金融支撐,不簡單只是錢的問題。
(作者供職于中國國防經濟轉型模式研究中心)
(編輯 白寶玉)
00:25 | 智造筑基強動能 研發領航拓新局東... |
00:25 | 錦波生物股價、市值雙雙位列北交所... |
00:25 | 差異化競爭突圍 斗魚一季度總收入9... |
00:25 | 天齊鋰業:對新能源行業長期發展有... |
00:25 | 金發科技海外業務實現快速發展 |
00:25 | 年內110家上市公司參與設立產業并... |
00:25 | 智能云業務增長強勁 百度一季度營... |
00:25 | 中鐵工業:以新質生產力擦亮中國建... |
00:25 | 滬硅產業擬70.4億元購買新昇晶投等... |
00:25 | 多家旅游上市公司擬再融資投建基礎... |
00:25 | 券商最新App月活人數達1.67億 AI智... |
00:25 | 已有部分銀行大額存單利率降至“1...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