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8月19日,深交所官網發布了關于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標的證券名單調整公告,其中,將弘業期貨調入、龍光集團調出;《證券日報》記者發現,這是期貨股首次入圍深港通標的名單。
分析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在滬深上市的期貨公司相對較少,但基于期貨市場未來發展空間的較好預期,期貨股的價值值得期待。“期貨股首次入圍深港通標的名單,更是彰顯行業發展的紅海前景。”
較發行價漲幅達274.73%
根據此次深交所公告,因弘業期貨相應A股上市滿10個交易日且其在香港市場價格穩定期已結束,以及龍光集團被調出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成份股,根據有關規定,決定在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標的證券名單進行調整,將弘業期貨調入、龍光集團調出,并自當日起生效。
弘業期貨相關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標的股調整,是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客觀進行的,是交易所正常的標的股調整。
自8月5日弘業期貨上市以來,其股價便一路上漲。8月19日,弘業期貨在早盤便封于漲停,全天處于停板狀態,報收于6.97元/股,較發行價的1.86元/股相比累計漲幅達274.73%。同時,目前的總市值已達57億元,市凈率為3.8倍。
不過,從財務報表來看,今年一季度弘業期貨的凈利潤僅為704萬元,同比下降27.59%;在招股說明書中,弘業期貨初步預計,今年1月份至6月份營業收入區間為7.78億元至8.56億元,預計同比變動區間為0至10%;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區間為3390萬元至4070萬元,預計同比變動區間為-24%至-9%。
弘業期貨表示,上述經營業績預計情況系公司初步測算結果,不構成公司的盈利預測或業績承諾,當期公司經營模式、業務范圍、業務種類、客戶群體、稅收政策等不會發生重大變化,不存在影響發行條件的重大不利因素。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在《期貨和衍生品法》實施背景下,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空間較為期待,其中,以場外業務為主的增量盈利點更是各期貨公司爭相發力的方向,同時,當前在A股市場上市的期貨公司相對較少,價值投資更為突出。“弘業期貨是首只入圍深港通標的名單的期貨股,在行業即將迎來大發展背景下,更彰顯了其投資價值和市場發展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在弘業期貨上市運行的11個交易日里,因股價異動波動便發布了多則公告。8月19日,弘業期貨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公司股票連續2個交易日(2022年8月17日、2022年8月18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根據有關規定,屬于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情況;經公司自查,并問詢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期貨公司資本實力增強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期貨公司共有5家,其中弘業期貨為唯一一家A+H期貨公司,另有永安期貨和南華期貨在滬市上市,弘業期貨和瑞達期貨在深市上市,中泰期貨在港交所上市;另有13家在新三板掛牌交易。整體來看,預期躋身上市公司陣營的期貨股數量比較期待。
與此同時,新湖期貨也于近期發布了招股說明書。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新湖期貨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首次公開發行股數不超過1.2億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5%。業內預期,新湖期貨或將成為業內第五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
同屬A股公司的南華期貨,其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作為公眾公司,公司一直重視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未來,將從保障中小投資者知情權等方面入手,加強對中小投資權益的保障,例如將持續加強信息披露工作,增強信息披露的針對性;公司也將適當安排業績說明會等方式主動與市場進行溝通,及時向中小投資者傳遞公司經營動態。同時,還將繼續努力做好經營,提高盈利能力,更加積極主動的回報投資者。
記者另據中期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期貨公司總資產達1.58萬億元,凈資產為1753億元,對比2021年底分別增長14.5%和8.61%,資本實力有所增強。期貨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經紀業務、投資咨詢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和風險管理公司業務;其中,風險管理公司業務本年當期累計收入為1191.83億元。
00:10 | 百貨行業上市公司加快轉型步伐 多... |
00:10 | 萬科再獲大股東支持 深鐵集團提供1... |
00:10 | 電動化賦能主業 浙江鼎力構建高空... |
00:10 | 吉利汽車:戰略整合與多元布局雙輪... |
00:10 | 阿里巴巴發布2025財年第四季度財報... |
00:05 | 專項債助力土地收儲提速 進一步穩... |
00:05 | 算力服務市場熱度攀升 上市公司頻... |
00:05 | 退市新規的威力正在顯現 |
00:05 | 2025年全球電動車銷量或超2000萬輛... |
00:05 | “政策+技術”雙輪驅動 上市公司加... |
00:05 | 株冶集團:資產重組激活全產業鏈 ... |
00:05 | 一季度券商債券承銷榜單揭曉 科創...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