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官網最新公布的信息顯示,目前有18家合資券商設立事項處于審理中。業內人士表示,證券業開放政策將在年內落地,政策落地時點略超預期。外資的進入短期不會對證券業產生較大沖擊,整體強者恒強格局不會受到顛覆影響,同質化的中小券商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環境。同時,開放也為金融監管帶來一定挑戰。
合資券商將增多
自1995年首家合資券商中金公司(17.08-1.39%)成立,到去年國聯證券(2.76-4.17%)收購華英證券33%股權、摩根大通轉讓一創摩根33.3%股權后,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合資券商的隊伍中包括:中金公司、高盛高華、東方花旗、摩根士丹利華鑫、瑞信方正、瑞銀證券、中德證券、匯豐前海證券、申港證券、東亞前海證券和華菁證券。其中,除了早期成立的中金公司、高盛高華、瑞銀證券3家擁有較為齊全的業務牌照外,其余券商大多只是獲得中方券商股東的投行業務牌照。
從2017年開始,外資股東的股比限制已開始松動。證監會公告顯示,2017年初,摩根士丹利和瑞銀集團便已獲準對其在華證券合資企業(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和瑞銀證券)增持股份至當時的監管上限49%。
業內人士表示,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和瑞銀證券是外資增資確定性最大的兩家合資券商,也是有望最快受惠于新政的。此前,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執行官JamesGorman表示,將爭取增持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的股權至51%,并控制其業務。
根據《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補充協議設立的合資券商已獲批4家,分別為匯豐前海、東亞前海、申港證券和華菁證券,其中匯豐前海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出資比例51%,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股49%,是內地首家外資控股的合資券商。
中泰證券分析師戴志鋒表示,此次外資持股比例放開后,外資在業務層面仍難有較大突破,合作的機遇大于競爭,外資有望選擇優質的金融機構,加大股權投資力度。在保持對國內金融市場的跟蹤的同時,享受較高投資收益。
龍頭券商受益良多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對國內券商而言,由于金融業務與實體經濟緊密聯系,券商客戶的基礎和黏性都比較強,金融開放引入外資參與競爭,國內券商仍有優勢。
“對比國外大型綜合性證券公司,國內證券公司創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徐承遠表示,放開持股上限可以吸引優質外資企業持股或控股證券公司,對證券公司的發展帶來利好,而短期內外資大量控股證券公司難度仍然較大。同時,進一步放開證券市場將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同時有利于證券公司業務增長。
在陳靂看來,金融開放有利于境內券商更好地借鑒學習國外金融機構相對成熟的管理模式、產品研發流程、風險控制方法等,對境內券商“排頭兵”的繼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排名相對靠后的境內券商面對來自同業及外資的雙重夾擊,市場份額的存續壓力增加,主動改進管理及經營方式的動力也會增強。
從業務層面看,中金公司分析師王瑤平認為,外資準入進一步放開后,境內投行、資管、財富管理等外資相對領先的業務或面臨一定的沖擊和挑戰;但考慮到大型綜合券商在客戶資源、人才儲備以及渠道布局方面的領先優勢,整體強者恒強格局不會受到顛覆影響,同質化的中小券商面臨更嚴峻的競爭環境。
“綜合來看,外資開放對證券行業的沖擊有限。”陳靂表示,總體會促進競爭和綜合服務水平的提升,引入外資的過程與行業綜合服務質量和效率提升將是同步進行的。
業內人士認為,金融開放的同時也為金融監管帶來一定挑戰。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認為,開放的過程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管控很重要,因為放開外資金融機構,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度增加,可能會帶來跨境資金流動的增加,以及跨境資金流動的頻度和波動性的增加。
陳靂表示,另一個挑戰來自與境內外機構的制度對接,涉及內容包括宏觀層面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金融監管協調、國務院金融發展穩定委員會的統籌、對國際對沖基金投機性行為的風險防控等,以及公司層面公司治理機制的完善、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等。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23:33 | 北上廣深同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