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謀求保殼的私募數量增多,而券商作為私募保殼主要幫手,從中獲益良多。針對私募五花八門的保殼方式以及與券商各種“暗通款曲”的操作,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如此操作的私募保殼大法,除部分私募管理人存在投機心態和屯殼炒殼行為外,還有多重原因,例如難以募集資金、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標的、募資與投資標的不匹配、私募為能給自身一定緩沖期等,但是所謂保殼大法實際上暗藏風險,不利于行業發展。
私募保殼花樣百出
近日,一名從事私募備案業務的律師對記者表示,私募基金以前只需3名員工就能備案,但現在必須6名員工以上才可以符合要求,同時股東也需要證明自己有出資能力。而隨著私募管理人備案要求的提高,謀求保殼的私募也越來越多。記者了解到,保殼雖然是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明確反對的行為,但私募不僅未減少保殼操作,行業內相關操作方式還花樣繁多。
方案一:通過場外期權方式開展保殼業務
在暫停私募場外期權規定出來前,有很多個人客戶有需求參與場外期權業務,而恰好部分私募備案之后面臨找不到合格投資者或募不到資等問題。這時,通過券商找有需求的個人客戶,借私募發產品,某種程度上相當于私募本身發產品。一位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就他們公司來說,前兩天通過場外期權方式還能開展保殼業務,但現已被禁止。4月16日發布監管發文,要求關于暫停私募場外期權業務,禁止個人通過私募和券商參與場外期權業務,堵住了私募借場外期權保殼的路徑。
方案二:定增產品式保殼法
券商會為私募找一個標準化標的,再設計該標的的定增產品,一般為新三板或上市公司定增產品。在標的募資成功后,私募資金實際不需要投資該產品(只需放在券商托管賬戶),因契約型基金合同類似于有限合伙公司,不強制要求資金投入產品,無需把資金投入該定增產品,只說明投資標的即可。一般來說,私募在管理人備案截止日期前一個半月聯系券商設計產品,在備案截止日期后一個月內進行產品清盤,此時,協會備案中就會顯示產品已提前清算。
方案三:兩兩結合式保殼法
第三種方案對私募要求比較高,券商會提前開展對有需求的私募注冊資本、投資人等基本情況的盡調,券商更多的是作為一名中間商為已有管理人備案但不具備發產品能力的私募,和未有管理人備案但有資源的投資人或機構進行接洽。
券商從中牟利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操作此類托管外包業務賺取的費用通常不到五萬元,還不收取額外費用。“私募的自有資金放入公司托管戶中,后續可轉入公司新成立的‘某寶’類貨基中,每月200萬元資金有近8000元收益,多放幾個月,這筆保殼費也省了。”上述托管部人士進一步介紹。
然而,市場中第三方中介開展私募保殼業務費用普遍開價在15萬元左右。據一位中介人士介紹,中介一條龍保“殼”服務與券商最大的不同點在于中介不僅不需要盡調還能為私募提供保“殼”資金,資金一般在500萬元左右,私募只需提供基金管理人備案賬戶密碼、公章、財務賬和銀行開戶許可證即可。而上述券商保“殼”費與中介保殼費相去甚遠,券商賺的保殼費并不多,為何又特別熱衷此類業務?
一位券商投顧部人士表示,實際上,券商收益并不僅僅是2萬元。按他理解,2萬元多剛好屬于新三板產品認購費,相當于私募產品二次認購貨幣基金,而該券商可以從中賺取一道認購費,同時還有新三板產品的管理費和業績報酬。不僅如此,私募認購貨基后,還能幫券商沖業績。
除券商“雁過拔毛”式的直接賺取費用外,該人士表示,為私募設計的新三板或上市公司定增產品很大可能是券商自身需完成募集業務。“券商托管部為私募設計定增產品這點讓我感覺很奇怪”。他表示,實際上券商托管部并不負責為客戶對接產品,其職責是管理產品賬戶開立,出具產品估值報告,負責產品申購贖回或是終止時清算。而該券商托管部之所以這么做,很大程度上是因需完成公司給定關于新三板或上市公司定增募資的工作指標和營銷業績。
“好處”不僅限于此。一位保過殼的私募管理人告訴記者,該私募在與券商約定好保殼后,券商對其展開盡調,但在盡調后,私募發現券商繞過其直接與潛在標的企業對接。據券商人士分析,若是股權類私募,券商尤其關注私募在管理人備案時與相關標的企業簽署的意向書。通常意義上簽署意向書的標的企業屬于創新類或核心技術能力較強。通過對私募的盡調,券商會發現一些“質量”上乘的創業公司,繞開私募直接與標的企業對接。他進一步表示,當然也存在一種情況屬于私募與券商達成某種合作,私募作為中間人為券商介紹不錯的標的公司。此外,與私募后續產品的合作對券商來說也是一種潛在好處。
私募“難言之隱”操作暗藏風險
操作如此“粗暴”的保殼方式,已被監管部門盯上。上述大型券商托管部人士坦言,之前,此類備案從未被協會反饋過,但今年以來,每次都被反饋,且主要圍繞“是否是管理人”、“是否完成募集”、“募集完成后是否會實際投出”以及“具體投資情況”等具體問題。據一名業務員透露,“現在協會卡的比較嚴,被反饋一兩次都屬于正常情況。”
據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3月在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申請的機構452家,辦理通過機構404家,平均退回補正次數2.16次;當月在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備案通過私募基金2094只,平均退回補正次數1.41次。
私募明知可能被監管盯上也要如此操作又是為何?
上海證券創新發展總部總經理,基金評價研究中心負責人劉亦千表示,目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私募生態圈,出現兩極分化,品牌私募發展進入快車道,而中小私募面臨難以募集到資金,或因原先預溝通好的資金出現變故等壓力不得不展開保殼。天相投資研究中心主任賈志表示,私募備案制后門檻不高,很多私募管理人存在投機心態,盲目設立,甚至屯殼炒殼的行為也不鮮見。
業內人士表示,針對私募保殼以及券商各種“暗通款曲”的操作,隱藏很多潛在風險。劉亦千表示,一方面,從操作手法來看,實質上是欺騙監管,隱含監管風險;其次,私募發行的產品并未真實體現私募產品的自我投資管理能力,容易誤導投資者風險;另一方面,保殼需要動用金融資源和相應資金,存在浪費社會資金資源問題,偏離金融服務的本質。賈志亦表示,監管初衷是維護市場健康運行,部分私募在無力發產品、無力運營時,通過券商強行突破制度約束,蘊含極大的風險。不僅影響基金業協會對私募機構的數據統計與判斷,而且券商提供資金存在的安全隱患和相關違規風險,都不利于行業的發展。
從私募來看,格上財富研究員徐麗表示,私募對保殼后續需完成盡責信披、報送更新信息、合格投資者、回訪確認等工作會顯得力不從心。但最大風險在于私募尚未具備相應投資、管理、成本承擔能力就匆忙發產品保殼,即使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暫時保住,隨后也極有可能出現因投資能力不足導致運營難以為繼,甚至可能引發投資者糾紛。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23:33 | 北上廣深同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