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券商資管業務規模出現下滑,但收入卻呈現出增長態勢。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券商資管業務轉型主動管理已是行業共識。券商要發揮在投研能力和研究、投行、資管業務線的“全業務鏈”服務的優勢,將競爭模式由“單一通道”模式轉向“多元化、綜合性”的模式,高凈值客戶、機構客戶將成為未來爭奪焦點。
券商資管規模萎縮收入增加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達16.88萬億元,相比2016年底的17.58萬億元減少了7000萬元,而與2017年一季度末的18.77萬億元相比,則是減少了1.89萬億元。
強監管下,集合資管計劃和定向資管計劃規模均出現負增長。截至2017年年底,券商集合資產規模2.11萬億元,較2016年末降低3.71%;定向資管規模達到14.39萬億元,較2016年末降低2.00%。從分布看,以通道為主的定向資管計劃規模仍占最大比例,占總規模的80%,但較2016年底定向規模占比84%已有所降低。
雖然資管規模在收縮,但凈收入卻不降反升。22家已公布2017年年報的上市券商共實現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238.2億元,同比增長13%。資管業務收入增速居于前三的券商分別為海通證券(10.76+1.70%)、華泰證券、東方證券(6.80-1.16%),同比增長256%、122%、121%。其中,資管業務規模最大的是中信證券(18.88+2.94%),總規模近1.67萬億元。其次則是華泰資管,達9125億元。國泰君安(17.90+0.00%)資管、招商資管、中信建投和廣發資管的業務規模也均在5000億元以上。
“資管業務仍然是券商業績的增長點,規模收縮倒逼券商向主動管理轉型。”太平洋證券分析師魏濤表示,2017年是資管監管大年,去資金池、去嵌套、去杠桿、去通道;今年靜待資管新規落地,行業總規模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在行業規模收縮的背景下,券商資管業務仍有潛力,方向在于提高主動管理占比,進而提升綜合管理費率。
向多元化綜合性模式轉型
從機構橫向對比來看,相比銀行在廣泛的渠道網點布局、較高的風險管理水平上的優勢,證券公司的優勢在于提供貨幣、債券、股票、另類投資、股票質押、資產證券化等全系列產品線,但其資管產品的零售渠道受到了較大的限制。
因此,券商要利用自身優勢發展資管業務。東方金誠金融業務部助理總經理李茜表示,一方面,證券公司可申請公募牌照獲取零售客戶。截至2017年末,行業共有13家證券公司獲得了公募牌照。沒有公募資質的證券公司既面臨禁發公募產品,又將受穿透監管影響,導致私募產品無法對接銀行公募產品。
另一方面,以高凈值客戶、機構客戶為重點服務對象,由“單一通道”模式向“多元化、綜合性”的模式轉型。比如,經紀業務可以將一部分優質經紀業務客戶導入資管業務,兩者的協同服務有望有效提升客戶服務效果,增強客戶黏性;同時,圍繞IP0、債券發行、并購重組等業務,證券公司有可能衍生資管業務機會。
從產品的角度看,愛建證券財富管理研究所分析師張志鵬認為,目前的資管產品類別較為單一,投資范圍也局限,以股票、債券和非標資產為主,且不同機構的產品配置趨同。我國券商資管混合投資和另類投資產品較為缺乏,未來ABS、REITs、對沖基金等產品模式都有望獲得發展。另外,伴隨金融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海外市場和多市場投資策略產品也是未來發展方向。
“隨著牌照紅利逐漸消退,未來行業‘馬太效應’將愈演愈烈,擁有雄厚資本和資本經營能力的券商有望進一步鞏固優勢地位。”李茜表示,前期依靠規模創收的小型券商雖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在主動管理能力的監管導向下,未來擁有資產組合管理能力的大型券商競爭優勢將逐步凸顯,預計券商資管行業市場集中度將有所提高。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23:33 | 北上廣深同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