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場外期權呈跨越式增長,場外期權名義保證金和交易筆數穩步增加。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目前場外期權業務規模較小,短期內對券商業績影響不大,但中長期看,隨著金融機構對場外衍生品需求的逐步釋放,場外期權業務有望成為券商創新業務的新增長點之一,尤其利好資金實力雄厚、風控能力較強的龍頭券商。
場外期權增長顯著
中國證券業協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前11個月,證券公司統計口徑下,場外期權累計新增初始名義本金4497.57億元,月均新增408.87億元,同比增長37.76%。當月新增交易從1月422筆快速增長到11月的2914筆,同比增速在9月一度達427.89%。
期權合約的標的構成,主要分為以滬深300、中證500、上證50為主的股指,A股個股、黃金期現貨,以及部分境外標的。目前主要是股指期權和個股期權兩個品種。從2017年新增場外期權品種來看,個股期權占比大幅提升。從組成結構來看,A股股指期權以名義本金、期權費為維度進行統計,占比分別達到49.25%、2.71%;A股個股期權以名義本金、期權費為維度進行統計,占比分別為41.51%、94.08%。
天風證券分析師陸韻婷表示,場外期權是用復制和合成的方式來滿足對于風險對沖的需求。場外期權和一般的場內期權最大的區別就是它的非標準化,由于不同交易主體對于收益結構的需求是個性化的,對于風險對沖的期限和標的要求也有所區別,因此場外期權應運而生,空間廣大。
“從名義本金維度看,去年四季度新增個股期權合約占場外期權合約的比例為40%;而從貢獻期權費維度看,新增個股期權合約占比達80%。”招商證券分析師鄭積沙表示,A股個股期權市場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增長空間廣闊。存量場外期權規模占市值比例遠低于國際成熟市場水平。預計2018年末場外股期權存量規模將達到3300億元,占A股市值比例達0.5%;平均每月新增名義本金將在200億元以上。
市場集中度或持續提升
券商場外期權業務的利潤來源于期權費和對沖成本之差。中信證券分析師邵子欽表示,券商期權交易業務本質是做市,在與客戶背靠背的交易中抵消標的資產波動風險,或者通過金融工具對沖資產池單邊方向性風險。從業務邏輯來看,券商期權池是Delta中性策略,賺的是市場交投活躍度的錢,而非市場趨勢的錢。
邵子欽認為,期權業務資本回報,取決于期權費定價和對沖成本,跟標的品種和業務規模相關。根據行業經驗,股票期權業務資本回報區間10%-20%,顯著高于融資融券和股票質押等融資類業務。2017年場外期權業務給券商創造凈利潤30億-50億元。
國泰君安分析師劉欣琦認為,在敏感性分析下,預測2018年券商場外期權業務將為行業貢獻利潤19.5億-58.6億元。場外期權業務有望成為下一階段證券公司用資業務的重要增長點。
場外期權業務呈現明顯的行業集中度,從當月新增初始名義本金數據來看,前五大場外衍生品交易券商通常為:國信、中信、中金、海通、平安。數據顯示,2017年11月場外期權業務新增規模排名前五的證券公司新增初始名義本金為477.43億元,占本月場外期權業務新增總量的82.80%。
劉欣琦表示,券商場外衍生品業務是高端業務,對證券公司專業能力、系統建設、風控水平要求都很高,導致業務集中度不斷攀升。衍生品業務具有明顯的規模效應,大券商強者愈強。衍生品具有相互對沖的屬性,隨著合約規模的不斷增長,產品之間可以相互對沖,因此風險非但不會成倍增長,反而會帶來風險的降低。這意味著大券商的規模效應在衍生品業務方面發揮得將更為突出。
“一方面是因為場外衍生品業務對券商的風險控制和定價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市場壁壘使得這一市場強者恒強。”廣發證券分析師陳福分析,另一方面,場外衍生品業務具有先發優勢,中信、中金等作為第一批試點券商,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市場經驗,形成了一批專業人才。預計未來,場外衍生品市場高集中度現象將會繼續維持。
14:13 | 國能日新發布「曠冥」大模型2.0版... |
14:05 | 金科環境獲多家機構推薦 |
14:04 | 北京SKP推出精釀啤酒季活動 120余... |
14:04 | 中國東方發布2025年度《中國金融不... |
12:57 | 最高檢、國家外匯局聯合發布6件外... |
12:56 | 高性能材料品類持續豐富 科創板企... |
12:42 | 3萬億!利好來了 |
12:19 | 港股新茶飲賽道再增一員 滬上阿姨... |
12:18 | 構建產業互聯網生態系統 萬聯易達... |
11:58 | 艾比森擬向控股股東定增募資不超3.... |
11:33 | 力推ETF定投場景化應用策略 深交所... |
11:33 | 降息落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