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孫翔峰
近日,由證券時報社主辦的“2022年中國金融機構年度峰會暨2022中國證券業投資銀行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證券時報社常務副總編輯周一在致辭中表示,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給投資銀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周一表示,隨著全面注冊制的到來,信息披露、新股定價、中介責任等都出現了新的變化,投資銀行業必須通過不斷強化自身的能力建設和執業水平,完善風控體系,提升服務水平,才能徹底從通道中介轉變為綜合性的金融服務商,成為新時代潮流下的弄潮兒。
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1年證券行業實現投資銀行業務凈收入將近700億元。今年上半年,全行業的證券承銷和保薦業務凈收入267億元,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31億元。
他認為,經過三年的試點探索,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架構初步經受了市場的檢驗,配套的制度和法治供給不斷完善,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只等東風吹來。從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再到北交所,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完善,直接融資漸入佳境,為大量以創新為核心的IPO企業注入了發展新動能。
他說,近年來,新冠疫情暴發給資本市場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但行業前行的腳步并未停下,改革依然在穩步推進。圍繞黨中央有關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的要求,中國資本市場近年進行了一系列基礎性的改革。其中,注冊制改革是“牛鼻子”工程,扎實推進,成效顯著。2019年,科創板推出并試點注冊制,起了個好頭。2020年,創業板實施存量+增量改革;2021年,北交所誕生,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了全新舞臺;今年11月10日,A股的注冊制迎來了第1000家上市公司。
隨著一系列改革的不斷推進,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顯著增強,投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也得到了不斷發揮。今年前11個月,中國證券行業共服務了368家企業,實現了境內的首發上市,融資金額達到5424.12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科創板、創業板上市企業的家數占到全市場的68%,融資金額占到74%。
00:10 | 百貨行業上市公司加快轉型步伐 多... |
00:10 | 萬科再獲大股東支持 深鐵集團提供1... |
00:10 | 電動化賦能主業 浙江鼎力構建高空... |
00:10 | 吉利汽車:戰略整合與多元布局雙輪... |
00:10 | 阿里巴巴發布2025財年第四季度財報... |
00:05 | 專項債助力土地收儲提速 進一步穩... |
00:05 | 算力服務市場熱度攀升 上市公司頻... |
00:05 | 退市新規的威力正在顯現 |
00:05 | 2025年全球電動車銷量或超2000萬輛... |
00:05 | “政策+技術”雙輪驅動 上市公司加... |
00:05 | 株冶集團:資產重組激活全產業鏈 ... |
00:05 | 一季度券商債券承銷榜單揭曉 科創...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