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的三到五年,創新藥行業資本市場上的并購,產品層面的合作肯定是大趨勢。”有著海外審評機構從業經驗,曾供職跨國藥企,目前又執掌著國內最炙手可熱的創新藥企業之一,君實生物(01877,HK;833330,OC)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李寧說到。
在國產重磅抗癌藥PD-1特瑞普利單抗獲批上市三個月后,記者專訪了這位出身于醫學世家的藥企經理人。在李寧看來,內地患者群體大,資本持續看好生物制藥行業,目前國內培育創新藥的土壤已然形成。
而在全球市場,醫藥巨頭之間正掀起一股并購潮,李寧認為,未來國內創新藥行業也會出現相近趨勢,“(創新藥企業)數字上越來越少,規模上越來越大,通過并購與合作,形成真正的創新集團的力量。”
創新藥開發需重視基礎研究
去年12月17日,君實生物旗下抗癌藥PD-1特瑞普利單抗獲批上市,用于治療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后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黑色素瘤,這是我國首個國產的PD-1抗體藥物。
近期,君實生物又披露代號為JS004的全球首個針對BTLA靶點的,重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首次人體試驗(FIH)的IND申請(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已獲得FDA受理。該藥物擬用于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實體瘤的治療,并可用于對PD-1抗體耐藥患者。
“今年上半年BTLA抗體JS004將在美國進行一期臨床研究,會基于結果迅速開展二期臨床研究,同時還會探索和PD-1特瑞普利單抗進行聯合的二期臨床研究。”李寧介紹稱,與PD-1的聯合研究,將主要針對已對PD-1產生耐藥的患者,尋找出合適的適應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君實生物計劃將JS004進行“中美雙報”,隨后還將在國內提交IND申請。
PD-1是目前癌癥治療領域內的“新貴”。與傳統的放化療不同,PD-1作用于人體的免疫系統,通過激活人體免疫力來對抗癌細胞,屬于免疫療法藥物。2018年全球十大暢銷藥物中,兩款由國外藥企研發的PD-1藥物攜手躋身前五,均實現超過70億美元的銷售額。目前,新舊療法的聯合治療已成為各大藥企、院所關注的焦點,世界范圍內有超過2500個相關研究正在開展。
但也有專家曾給免疫治療“潑冷水”,認為現階段要做好免疫藥物的基礎研究再推向臨床,而各家藥企也要避免在聯合用藥方面盲目競爭。
“JS001(即特瑞普利單抗)我們做了五年的基礎研究”,在李寧看來,基礎研究是創新藥研發的根本。
“聯合本身不是目的,通過聯合提高療效,才是目的。”李寧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藥物開發的角度來說,回歸基礎研究非常必要,“基礎研究能夠告訴你聯合如何進行,是否可能有協同作用,這樣的臨床研究才會有比較好的結果,最終造福于病人。”
不希望君實生物與PD-1畫等號
首個國產PD-1產品的上市,讓君實生物在資本市場和行業內備受關注,外界常將這家企業與PD-1畫等號。李寧表示,市場頗高的關注度給公司帶來動力的同時,也存在壓力。
李寧希望能夠利用現在的關注度,形成君實生物在多領域的品牌,“我們希望君實生物不僅僅是一個PD-1的公司,也是一個免疫治療的公司,一個大分子抗體的公司,一個關注病人可及性的公司。”
而在君實生物首個國產PD-1獲批上市前,內地市場的PD-1藥物被兩家跨國藥企,百時美施貴寶和默沙東壟斷,適應癥分別為非小細胞肺癌與惡性黑色素瘤。
值得注意的是,內地市場已經成為全球PD-1藥物競爭最激烈的區域。君實生物的PD-1產品與默沙東旗下PD-1“K藥”(帕博利珠單抗注射液),適應癥同為黑色素瘤,而價格不足前者的三分之一。同時,隨著信達生物(01801,HK)的國產PD-1上市,未來可能出現更多的國產PD-1共同競爭。
“中國還有一個實情,腫瘤病人的經濟負擔還是非常重的。”李寧認為,君實生物的PD-1特瑞普利單抗定價,充分兼顧了國情和患者醫生的期望。特瑞普利單抗在定價前,君實生物曾調查了上百個醫生和病人的意愿。
不過也有醫藥行業分析人士表示,近期幾款國產創新藥的定價,也將影響到投資人未來對這一行業的預期。
“與同類進口PD-1相比,我們是他們1/3甚至更低的價格,但并不是說我們的價格定低了。從市場的反應來看,正面評價遠多于說我們價格定低了的評價。”李寧還介紹稱,目前的定價,也為企業“留了一定的空間,能夠繼續投入新藥和新適應癥的開發與研究”。
李寧還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君實生物目前正在積極響應新一輪的國家醫保談判,爭取將旗下PD-1特瑞普利單抗納入國家醫保。目前特瑞普利單抗的產能方面,完全可以滿足全國所有黑色素瘤患者的用量,而君實生物在上海臨港的第二個單克隆抗體生產基地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投產,未來將根據具體的情況增加PD-1的產能。
產品合作與資本并購將是大趨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內地市場不僅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PD-1競爭最激烈的市場,還有超過30個PD-1(L1)的項目正在推進研發。
“第一說明資本市場比較活躍,其次說明腫瘤免疫領域是熱點。”在李寧看來,相比幾年前靶向治療藥物申報熱潮,如今適應癥更廣泛的PD-1(L1)實際上已經更加冷靜。他認為,如果按內地市場600多億元的PD-1市場容量來看,足夠容下5到10個甚至更多的PD-1(L1)。
而在資本市場,李寧認為,生物制藥領域還將被持續看好,“在股市好的時候,它(生物醫藥)是其中的一份。在股市不好的時候,它會比別人要好”。
2018年,得益于港股新政,尚未盈利的君實生物登陸港股,成為首家“新三板+H股”的上市公司,而同期赴港上市的內地生物制藥公司,還包括信達生物和百濟神州(06160,HK),以及歌禮制藥(01672,HK)。李寧認為,隨著今年內地科創板開板,醫藥板塊的熱度不會減小。
“不僅僅是今年科創板開板,并購也顯得越來越重要。”近期,在國際市場上,跨國藥企掀起了新一輪的并購熱潮,李寧認為,這也是國內創新藥行業的趨勢。
“將來,中國的創新藥企業在做產品上面,要進行‘合縱連橫’。今后的三到五年,創新藥行業資本市場上的并購,產品層面的合作肯定是大趨勢,通過并購與合作,形成一個創新集團的力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君實生物目前也已經與其他創新藥企業,在進行一些聯合用藥的研究。
“國內好的企業,好的產品,實際上跟歐美相比也是有一定競爭力的。如果能夠針對中國的病人群和病人特點,開發出適合國內患者需求、又安全有效的藥的話,達到彎道超車是可期的。”李寧認為。
10:50 | 富佳股份“一體兩翼”戰略 推進海... |
10:49 | 螢石網絡加速構建“AI+物聯云”雙... |
10:22 | 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中... |
10:18 | 搜狐2025年第一季度總收入1.36億美... |
09:38 | 同德化工股東大會直面上市首虧挑戰... |
09:29 | LPR下調! |
09:29 | 多家銀行:今起,利率下調! |
08:02 | 阿里影業發布2025財年業績:實現營... |
23:54 | 威高血凈開啟資本市場新征程 |
23:54 | 展鵬科技加速推進雙主業融合 |
23:54 | 直擊貴州茅臺股東大會:以更韌性生... |
23:54 | 華納藥廠:闖出“高端化+全球化”...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