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昱丞
見習記者 王鏡茹
8月19日,風華高科發布2022年半年報。受上半年消費電子需求滑坡影響,風華高科營收凈利雙雙下滑。
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風華高科營收21.18億元,同比減少21.4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68億元,同比減少27.21%;扣非歸母凈利2.01億元,同比減少58.10%。同日,風華高科還發布公告稱,原定今年6月份建成的“祥和工業園高端電容基地建設項目”延期兩年,預計2026年才能達產。
據悉,風華高科主營為電子元器件系列產品,是國內實力較強的電子元件企業。不過,《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后發現,除業績滑坡、重要定增募投項目延期外,風華高科還面臨被動元器件庫存高企、存貨周轉天數拉長、毛利率驟減、國產替代難度加大等風險。
二級市場方面,投資者也在“用腳投票”。截至8月18日收盤,風華高科報18.14元/股,較近三年最高點39.69元/股,已跌去54.30%。
營收高增長急踩“剎車”
受益于居家辦公趨勢的興起,筆記本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需求旺盛,2019年四季度至2021年上半年,國內被動元器件市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暴漲缺貨,下游需求旺盛,上游產能不足,供需缺口不斷加大,疊加新冠疫情等原因,共同推高了各主流廠商營收。
風華高科在這期間也賺得“盆滿缽滿”。2020年至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43.32億元、50.55億元,同比增長31.54%、16.69%,扣非歸母凈利分別同比增長66.70%、80.16%;電容電阻電感元件的銷量分別達到5141億只、6435億只。
然而好景不長,受新冠肺炎疫情恢復不及預期,被動元件受困于長短料問題,疊加筆記本電腦、平板、手機需求偏弱,運輸、缺芯情況延續等綜合因素影響,2021年三季度開始,被動電子元件行業出現量價齊跌情形。2021年第四季度,風華高科營收同比下滑22.13%,毛利率同比下滑2.63個百分點。
進入2022年,風華高科境況持續惡化,二季度營收凈利下滑幅度甚至創下近兩年來單季新高。Wind數據顯示,2022年公司前兩個季度營收分別為11.02億元、10.16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下滑6.12%、33.29%;歸母凈利分別為1.80億元、1.88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下滑3.16%、41.23%。
雖然電子元器件整體行業需求不振,但同行企業鴻遠電子、三環集團今年一季度業績均實現了正增長,營收分別同比增長18.63%、7.07%,歸母凈利分別同比增長18.72%、1.59%。上半年,風華高科電子元器件及電子材料毛利率僅為19.96%,比上年同期驟減11.44個百分點。
翼虎投資電子研究員周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風華高科雖然在電極材料和部分陶瓷粉末上具有一定自供能力,但由于電極材料重要性不如陶瓷粉末,對成本影響有限。此外,鴻遠電子、三環集團毛利率更高,下游景氣度略好。”
“在行業周期性回落的過程中,議價能力和成本控制等優勢能夠減少公司利潤受到的沖擊,顯然風華高科在這方面還有所欠缺。”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行業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定增募投項目延期兩年
今年上半年,風華高科存貨周轉天數創五年來新高。2022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期末公司存貨余額9.11億元,存貨周轉天數94.65天。高庫存對企業現金流無疑造成了巨大壓力,截至6月底,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僅為2.41億元。在此背景下,公司投資額也大幅“縮水”至5.38億元,同比下滑50.05%。
在行業步入下行周期、公司投資大幅放緩的背景下,風華高科原定2022年6月份建成的“祥和工業園高端電容基地建設項目”(以下簡稱“祥和項目”)面臨延期。值得關注的是,外界曾一度將該項目視作風華高科拓展高端元器件的“重要一環”,對此抱以極大希望。
公告顯示,風華高科擬將祥和項目建設期延長2年。而2021年12月3日,風華高科曾表示,“祥和項目進展順利,有望提前投產和量產”。
短短8個月時間,“有望提前”就驟然變成“推遲延期”,其中是否另有隱情?半年報顯示,祥和項目募集資金承諾投資總額39.77億元,截至期末累計投入金額9386.2萬元,投資進度僅為2.36%。
上述分析師認為,被動元器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周期性,作為主營為被動元器件的上市公司應在展開募投項目時有長遠的規劃,不應該較為隨意地更改,例如投入周期,落成時間,產能方向等。募投項目資金來自于市場,上市公司應該盡可能遵守當初的可行性分析,保證公司平穩長遠發展。
風華高科解釋,公司將優化祥和項目產品結構,向工控、車規、新能源等領域發力。由于高端技術研發和高端市場認證周期相對較長,因此調整項目實施進度。
在深圳市嘉億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策略投資總監佘文智看來,目前被動元器件行業更新迭代較快,低端產品毛利低且已供過于求,高端產品雖有很高增長空間,但產業壁壘極高,規模經濟效應疊加高技術壁壘,高端MLCC產品國產替代之路道阻且長。
風華高科坦稱,公司正在積極推進祥和項目。但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下滑,傳統的存量市場已進入增速放緩甚至負增長,項目新增產能釋放可能放緩,公司主營產品市場競爭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09:38 | 昂跑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 多渠... |
09:37 | 海南2025年“5?15全國投資者保護... |
09:34 | 博實結以“通信+定位+AI”驅動全球... |
00:10 | 百貨行業上市公司加快轉型步伐 多... |
00:10 | 萬科再獲大股東支持 深鐵集團提供1... |
00:10 | 電動化賦能主業 浙江鼎力構建高空... |
00:10 | 吉利汽車:戰略整合與多元布局雙輪... |
00:10 | 阿里巴巴發布2025財年第四季度財報... |
00:05 | 專項債助力土地收儲提速 進一步穩... |
00:05 | 算力服務市場熱度攀升 上市公司頻... |
00:05 | 退市新規的威力正在顯現 |
00:05 | 2025年全球電動車銷量或超2000萬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