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彬彬
3月26日,道恩股份發布的年度業績報告稱,公司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44.22億元,同比增長61.6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55億元,同比增長414.51%;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元(含稅)。
公司董事會秘書王有慶告訴《證券日報》記者,“2020年,公司緊抓政策利好與市場機遇,技術研發、產能建設與產業布局齊頭并進,三大主營業務均發展良好,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整體規模進一步提升,經營業績實現了大幅增長。”
三大業務齊升
業績實現爆發式增長
道恩股份是國內熱塑性彈性體、改性塑料、色母粒等功能性高分子復合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致力于高分子新材料的進口替代及消費升級,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交通、家電通訊、醫療衛生、大消費等領域。
2020年,道恩股份熱塑性彈性體、改性塑料、色母粒三大業務均實現增長,公司業績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報告期內,道恩股份生產改性塑料28.33萬噸,實現營業收入35.78億元,同比增長80.18%,為道恩股份業績爆發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改性塑料的大幅增長,得益于公司在防疫物資熔噴料(改性塑料的一種)的產能拉動。
“熔噴料是生產熔噴無紡布的重要原材料,熔噴無紡布則被稱為醫用口罩的‘心臟’。”有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2020年疫情暴發時,熔噴料需求旺盛。道恩股份在熔噴料領域擁有技術積累和良好口碑,公司防疫物資熔噴料銷量大幅增加,助力公司業績大幅提升。
公司熱塑性彈性體業務穩步發展,TPV產品繼續保持了行業龍頭地位,引領行業發展,實現了進口替代。2020年,全球首款搭載IMSS技術的別克GL6量產,該款車的儀表板表皮,結合了道恩股份的熱塑性彈性體制備技術和科騰公司開發的注塑軟質表皮(IMSS??)技術。2020年,公司生產熱塑性彈性體1.96萬噸,實現營業收入4.26億元,同比增加7.79%。
色母粒業務方面,公司進行產品結構調整,重點開發了化纖母粒、黑色母粒和降解母料,大力開拓海外業務,色母粒銷量穩步增加。2020年,公司生產色母粒2.62萬噸,實現營業收入2.22億元,同比增長21.17%。
“公司一直專注技術創新研發,通過技術迭代升級增強產品競爭力,這也是公司三大業務均保持良好增長態勢的重要因素。”王有慶告訴《證券日報》記者,2020年,公司投入研發費用1.8億元,在改性塑料、熱塑性彈性體、色母粒分別立項、研發新產品480個、153個、523個。
布局TPV+PBAT
搶抓“碳中和”機遇
在實現高增長的背景下,道恩股份積極搶抓“碳中和”機遇,通過布局TPV,助力解決傳統橡膠工業“黑色污染”和“回收難”的問題;加碼布局PBAT新賽道,助力“白色污染”解決,為公司培育新增長點。
我國是輪胎生產大國,輪胎消費大國,也是廢舊輪胎數量第一大國。如何有效回收利用,防止對環境造成污染,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廢橡膠也被認為是繼“白色污染”之后又一大污染——“黑色污染”。
王有慶告訴記者,公司研發的TPV產品,是一種石油節約型、能源節約型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高分子材料,是傳統橡膠的升級品種,可以替代傳統橡膠,有效解決傳統橡膠工業“黑色污染”和“回收難”的問題,該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美國、日本的技術壟斷,改變了國內TPV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
“隨著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增長,將進一步帶動汽車產業對TPV等熱塑性彈性體材料的需求。”前述業內人士表示。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2020年全球熱塑性彈性體市場需求有望超過700萬噸。中國熱塑性彈性體市場消費量約占全球總消費量的36%,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在破解“白色污染”方面,道恩股份也已有布局。
“早在國家限塑政策醞釀之初,公司便積極進行可降解塑料的技術研發和業務布局,目前已經完成技術和產品積累,形成了包括全降解PLA/PBAT合金改性系列產品、全降解PLA/PBAT+淀粉合金改性系列改性料、改性母料產品及低碳降解產品等系列產品儲備。”王有慶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部分產品已完成產業化,可降解改性材料已取得歐盟TUV生物降解認證;下游客戶制品(包裝袋)已取得歐盟、日本、美國等多種認證,并小批量出口。
隨著2021年初史上最嚴限塑令落地,可降解領域迎來巨量市場空間。據國信證券測算,可降解塑料約有1017萬噸的潛在需求空間,對應市場規模約1777億元。
面對限塑令帶來的需求與機遇,今年1月份,道恩股份同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正式挺進上游可降解合成領域。根據協議,計劃投資建設12萬噸/年生物可降解樹脂(PBAT)項目,其中一期項目6萬噸/年連續聚合生產裝置由中紡院承接,簽約金額達2.65億元。
“道恩股份作為改性塑料領先企業,在技術、品牌和客戶資源方面擁有深厚積累。在此基礎上,公司通過完善上游合成領域,形成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布局,將在未來可降解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前述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同時布局“白色污染”和“黑色污染”解決方案的企業,有望受益于“碳中和”機遇,持續打開未來發展的天花板。
(編輯 白寶玉)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