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見習記者 梁傲男
“五一”消費旺季前夕,即時零售賽道再度成為行業焦點。
4月30日,淘寶“小時達”正式升級為“淘寶閃購”,依托“餓了么”配送體系,開啟在即時零售賽道的新一輪戰略攻勢。截至5月5日20時28分,上線僅6天的“淘寶閃購”訂單量成功突破1000萬單大關。
為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吸引消費者,5月6日,“淘寶閃購”推出每日免單搶購活動。
記者觀察到,活動開始后的兩分鐘內,訪問量急劇攀升,頁面顯示“訪問人數較多,稍等一會兒就好了”。
在業內人士看來,外賣作為即時零售生態的“起點”,已成為電商巨頭博弈的初始戰場。一場圍繞即時零售賽道,以履約效率為核心的激烈“角力”在電商巨頭間拉開帷幕,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將迎來更為白熱化的競爭格局,“萬物到家”時代有望提速。
咖啡店、奶茶店
迎來訂單高峰
自“淘寶閃購”在全國范圍內全量上線以來,多地咖啡店、奶茶店迎來訂單高峰。5月2日,上線24小時內,奈雪的茶全國核心城市門店在餓了么外賣訂單單日同比增長超200%;庫迪咖啡銷量上升至咖啡類目第一,訂單較日常同比增長近10倍。廣東深圳等地,餓了么的奶茶外賣量同比增長200%。
“選擇這個時間點下場,‘淘寶閃購’能夠省下大筆營銷費用于大規模補貼消費者。淘寶布局即時零售多年,已經推動一大批品類以及品牌投入到即時零售,同時餓了么的倉配、算法、地圖等基礎能力已經成熟。”一位接近淘寶閃購項目人員對記者表示,這是阿里巴巴做業務的風格,搶占最佳時機,集中優勢兵力協同全力押注。
事實上,今年京東與美團在即時零售領域動作頻頻,經過多輪真金白銀的補貼投入,即時零售市場已基本完成消費者教育階段。在這一關鍵節點上,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顯著提升,對商品性價比有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淘寶果斷整合餓了么、盒馬等業務板塊,以及淘寶天貓平臺原有的即時零售服務。同時,淘寶還在App內面向用戶開展大規模補貼活動,進一步爭奪即時零售市場份額。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阿里系(淘寶閃購、餓了么)的全面入局,即時零售市場的競爭已從單純的價格補貼轉向更深層次的價值競爭。
在陳禮騰看來,京東以“品質外賣+零傭金+五險一金”為核心,試圖通過供應鏈能力吸引注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用戶群體。美團延續“高頻低毛利”的打法,通過閃電倉模式快速擴張前置倉網絡,覆蓋生鮮、日用品等高頻剛需品類,目標是成為用戶日常生活的“萬能入口”。“淘寶閃購”依托天貓成熟的品牌商家體系,優先接入200個核心連鎖品牌,利用阿里生態內的電商資源實現“低價+快送”體驗,目標是在服裝、3C數碼等非標品類上建立差異化優勢。三者的戰略差異反映了對用戶需求的細分:京東追求高端品質、美團聚焦高頻剛需、阿里強調品牌協同。
用戶黏性強
市場份額更穩定
即時零售是以即時配送體系為基礎的高時效性到家消費業態,主要特征是“線上下單,線下30分鐘送達”。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30年,預計我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超2萬億元。
2024年11月份,商務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了《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支持到店與到家協同發展,推廣線上線下融合的即時零售(平臺下單+就近配送,門店下單+即時配送),探索“店倉一體”“預售+集采集配”等新模式。
華西證券研報顯示,與傳統零售相比,即時零售的模式更好形成壁壘,競爭者難以復制,雖然前期需要較大的投入,以及盈利周期較長,但一旦形成規模化,將具有更好的用戶黏性,市場份額更加穩定,盈利能力也會隨著訂單量提升而越來越強。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實體零售行業與即時零售等新業態形成了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憑借數字化優勢,即時零售為連鎖零售商家的實體門店帶來了線上增量,有望在便利民生、促進消費、賦能行業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即時零售正加速推進“萬物到家”時代的進程。外賣可以看作是即時零售的起點,借助高頻外賣訂單完成用戶即時消費習慣的培育后,再逐步向3C數碼、醫藥等高附加值品類拓展。頭部電商平臺不斷加大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投入,通過優化履約效率、創新場景化服務,有望推動即時零售行業實現系統性整合、升級。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