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營收凈利雙雙下滑的嘉化能源(600273.SH)遭遇“多事之秋”。
8月9日晚間,嘉化能源最新公告稱,董事長管建忠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戰略與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職務及下屬控股子公司所有職務,辭職后不再擔任公司及下屬控股子公司任何職務。
此前,嘉化能源公告,公司于8月7日收到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管建忠通知,其于8月6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調查通知書》,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證監會決定根據證券法的有關規定,對其立案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管建忠為嘉化能源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1.41%,持股市值1.76億元;同時,管建忠也是中國三江化工(02198.HK)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
引人注意的是,8月6、7日,嘉化能源股價連續兩日跌停,封單高達61萬手,成交量明顯放大,顯然有嗅覺極為靈敏的資金已經提前出逃,股價最終收報11.22元;中國三江化工8月7日也大幅下跌28.88%,收報1.97港元。截至一季度末,嘉化能源A股股東戶數42412,其中不乏機構投資者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股高達1888.31萬股,占比1.34%。
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實控人被立案調查
據中國證券報9日報道,公開資料顯示,管建忠為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三江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后者為港股上市公司,該公司也發布公告稱,管建忠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調查通知書。
嘉化能源公告稱,董事會于2020年8月9日收到董事長管建忠的書面辭職報告。根據《公司法》的相關規定,管建忠的辭職未導致公司董事會成員低于法定最低人數,不會影響公司董事會的正常運作和公司日常經營。公司將盡快安排董事長的補選。根據嘉化能源公告,管建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另外,根據證監會7月披露的一份行政處罰決定書,管建忠曾卷入一宗內幕交易案件。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17年10月26日,嘉化能源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披露公司籌劃重大事項。同年12月26日,嘉化能源發布《重大資產重組繼續停牌公告》,披露公司擬現金收購美福石化100%股權,美福石化實際控制人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管建忠,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2018年1月25日,嘉化能源發布《重大資產購買暨關聯交易預案》,披露了嘉化能源收購美福石化100%股權的具體方案。
經證監會查明,時任美福石化監事殷張偉與管建忠是多年的老朋友,關系密切,二人經常通過見面聚會、電話及微信語音等方式聯絡、接觸,本案內幕信息公開前二人多次聯系。2017年9月至10月期間,二人多次通過微信語音通話,且通話聯系均發生在上述內幕信息敏感期內,且與殷張偉交易“嘉化能源”的時點高度吻合。殷張偉雖然一直買入“嘉化能源”,但是在敏感期內的交易量較其他交易日的交易量明顯增大。
基于此,證監會認為,殷張偉的行為構成內幕交易,決定責令殷張偉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證券,如有違法所得予以沒收;并對殷張偉處以30萬元的罰款。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的嗅覺極為靈敏,在嘉化能源披露實控人、董事長涉嫌操縱市場被立案調查前,資金已經開始出逃。盤后龍虎榜數據顯示,8月6日,滬股通賣出最多,達1.85億元;當天華西證券杭州學院路營業部席位亦賣出5301萬元。8月7日,中信證券杭州延安路證券營業部位列賣一席位,賣出金額高達1.92億元。
今年上半年營收凈利雙降
啟信寶數據顯示,嘉化能源的主營業務為提供蒸汽及生產,銷售脂肪醇(酸)、氯堿、硫酸等基礎化工原料,產品下游的應用領域包括塑料、洗滌用品、食品等。其中,熱電聯是嘉化能源的業務核心裝置,蒸汽是嘉化能源的主要產品之一。
據第一財經9日報道,近年來,嘉華能源布局了光伏發電、港口等業務,但對公司業績貢獻甚微。2019年年報顯示,嘉化能源的化工行業、能源、港口業務以及光伏發電,各項業務占營收比重分別為71.51%、24.13%、2.58%、0.79%。
受宏觀經濟、產業政策、環保等因素影響,身處化工原材料行業的嘉化能源近年來盈利能力受到挑戰。8月6日,嘉化能源披露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25.12億元,同比減少8.4%;實現歸母凈利潤5.54億元,同比減少14.8%。
2019年,嘉化能源的業績就已經出現下滑勢頭。當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19%。為提升盈利能力,嘉化能源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過18億元,用于建設公司30萬噸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項目和30萬噸/年二氯乙烷和氯乙烯項目,以延伸現有氯堿業務。
嚴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
操縱市場制造虛假供求關系,破壞市場定價功能,誤導投資者決策,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歷來是監管執法的重點領域。根據證監會近年通報,多家上市公司實控人參與操縱市場,恒康醫療案、宏達新材案均是典型案例。
證監會強調,下一步將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金融委關于對資本市場違法行為“零容忍”的工作要求,堅決從重從快從嚴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惡性操縱市場及內幕交易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綜合運用一案多查、行政處罰、市場禁入、重大違法強制退市以及刑事追責、民事賠償等全方位立體式追責機制,切實提高違法成本,凈化市場生態,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