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蘭雪慶
8月7日,悅達投資發布2020年半年度報告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10.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1.10%;歸屬凈利潤虧損3.4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70.88%。
半年報顯示,公司業績大幅虧損,一方面主要受新冠疫情影響,報告期內一段時間公路免收通行費,導致相關公路企業凈利潤下降;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公司參股25%的中韓合資企業悅達起亞(DYK)銷量下降,上半年虧損10.72億元。
《證券日報》記者就此事采訪到悅達投資,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司今年經營狀況比市場預期差,公路收費業務方面,因為有大概80天的免收通行費,對業務影響挺大的,但是6、7月份都正常盈利了,包括今后的公路收費業務都已回歸正軌。汽車業務方面,因為現在汽車行業的競爭壓力確實很大,國內整個汽車發展速度也逐步放緩,目前公司對這方面比較重視,也在做一系列規劃來扭轉局面。”
公路收費業務受挫汽車銷量下滑
資料顯示,悅達投資于1994年登陸資本市場,目前主營業務有三大板塊,汽車相關、智能制造(智能農裝、紡織)和其他業務(公路收費、火電、石墨烯)等。其中,公路收費、整車制造及紡織業務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
在公路收費業務領域,根據國家及地方政府相關政策,從2020年2月17日起至2020年5月5日期間,公路免收通行費。受此影響,西銅公司、徐州通達公司、京滬公司報告期內凈利潤分別虧損1589.36萬元、1223.87萬元、421.46萬元。
在智能制造業務領域,悅達智能農裝公司上半年銷售3328臺,同比下降8.6%。在紡織業務上,因中美貿易戰,悅達紡織集團上半年銷售紗線1.13萬噸,坯布738萬米,家紡制品174萬套,汽車裝飾布67萬米,分別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7%、13.1%、46.6%、14.6%。
在汽車業務領域,記者了解到,悅達起亞上半年累計銷售汽車11.27萬臺,同比下降25.8%,其中整車出口1.47萬臺,發動機出口1.64萬臺;悅達專用車公司上半年實現銷售環衛車319臺,疫情期間在武漢市場銷售環衛車33臺;悅達智行公司上半年銷售汽車2059臺,較去年同期減少50.17%。
“汽車銷售方面,前幾年我們能達到65萬臺左右,去年才達到28萬臺,整個銷售量的下降幅度挺大的。”上述人員告訴記者:“起亞會在今年9月份上市新一代K5(凱酷),這款車的設計和車型比較被看好,企業期望值也很高,希望新產品推出以后,能夠逐步改善公司經營情況。”
乘用車需求逐漸改善
記者注意到,悅達投資汽車產能閑置問題一直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目前,悅達起亞在鹽城總部擁有3個工廠,總產能規模為年產乘用車89萬輛,然而以去年不到30萬臺的汽車銷量測算,其產能利用率只到三分之一。
針對產能閑置的情況,上述人員告訴記者,悅達起亞三方股東商定,將對悅達起亞第一工廠進行結構合理化調整,專門用于生產新能源汽車。此外,悅達集團、悅達起亞、華人運通已開展股權合作,將第一工廠長期租賃于華人運通。
“因為華人運通是鹽城市政府重點打造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目前第一工廠就是幫助華人運通代生產,同時消化公司一部分產能。”上述人員補充道。
不過從汽車行業整體角度看,今年上半年國內乘用車需求逐漸改善。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上半年國內乘用車累計銷售787.3萬輛,同比下降22.4%,累計降幅持續收窄。6月份,汽車總銷量為230萬輛,環比增長4.8%,同比增長11.6%;其中乘用車銷售176.4萬輛,環比增長5.4%,同比增長1.8%。
談及國內乘用車市場的下半年走勢,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疫情控制住了,整體經濟在平穩向上增長,所以對車市比較有利;隨著消費者壓抑的需求及購車潛力逐漸發揮,預計下半年會比上半年有一個增長,不過環比還是持謹慎態度。”
“隨著用戶群體更加理性,以及共享汽車、網約車更加便利,消費者會更趨向于智能車和新能源電動車。在未來激烈的行業競爭中,中高端的車型的市場發展會相對好一些,中低檔的車型的拼殺會更加激烈,因為其本來就是不太掙錢的車型。”紀雪洪告訴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分別銷售196.79萬輛、186.27萬輛、73.42萬輛、32.88萬輛和2.48萬輛,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25%、23.66%、9.33%、4.18%和0.31%。與上年同期相比,德系和日系乘用車銷量同比降幅均低于行業,美系、韓系和法系同比降幅均超過20%,且均高于行業。
記者就此事采訪到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教授,其表示:“相比較而言,日系車有省油的一個特征,德系車有安全質量品質保證優勢,且其多數是高端車,用戶的消費心智模式上通常會有這些印象。而美系車比較耗油,韓國、法國包括我們國產車都處于夾心層,所以受到沖擊較大一些,未來法國車、韓國車可能都要圍繞消費者需求進一步的拓展創新。”
“未來汽車真正的核心突破,還是在新能源和和智能化這兩個方向,特斯拉的銷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傳統車企如果再做改動都難以有很大的起色。”盤和林補充道。
(編輯 孫倩)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