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王明山
中興通訊控股股東參與認購ETF的計劃終于塵埃落定。近日,中興通訊發布公告稱,收到控股股東中興新的《告知函》,中興新于5月15日完成對工銀瑞信滬深300ETF份額的認購,按照A股29.77元/股的股價順利減持其持有的4192.67萬股中興通訊股票。換購該基金后,中興新還持有中興通訊11.49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7.4%。
實際上,近期上市公司對公募ETF的認購熱情十分高漲,《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包括中興通訊在內已經有5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均有換購ETF的計劃,目前僅有中興通訊和三七互娛的大股東順利完成換購。按照預計換購計劃中的持股數量和相關上市公司最新股價測算,這些換購計劃如果順利實現,大股東將合計減持49.4億元的上市公司股份。
5家上市公司大股東
陸續發布換購ETF計劃
5月16日晚間,中興通訊發布了《關于控股股東參與認購基金份額的進展公告》。公告顯示,其控股股東中興新于5月15日完成工銀瑞信滬深300ETF份額的認購,認購對價為中興新持有的4192.7萬股公司A股股份(約占本公司總股本的1%),用于認購基金份額的公司A股股份均價為29.77元/股。
這也就意味著,中興新已經順利完成對中興通訊的減持計劃,轉而持有12.48億元規模的工銀瑞信滬深300ETF,這相當于大股東將其持有的一家上市公司股份換成了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一舉實現了“減持+投資”的計劃。ETF市場流動性強,后續中興新如果要將這部分ETF變現也十分便利。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中興通訊最早在今年3月13日發布了控股股東擬減持該公司股份參與認購基金份額的公告,到今年5月15日順利實現換購工銀瑞信滬深300ETF,也僅有兩個月的時間。除此之外,今年以來還有三七互娛、中國石油、光環新網和強力新材這4家上市公司相繼發布了大股東擬減持公司股份并換購公募ETF的公告,三七互娛的大股東換購計劃已順利完成。
具體來看,三七互娛的控股股東吳緒順在今年3月12日將其持有的2120萬股股份換購銀華MSCI中國ETF,按照當天三七互娛收盤價計算,該控股股東順利減持3.57億元三七互娛股份以用于新基金的認購,該換購計劃完成后,銀華MSCI中國ETF將進入基金建倉期,在其完成建倉上市后,持有人可以在一二級市場進行申購和買賣。
另外,還有中國石油、光環新網和強力新材也均有大股東換購ETF的計劃在進行,按照上市公司發布的最新公告,三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將分別將其持有的4.3億股、1541.12萬股和515.25萬股的相應上市公司股份認購公募ETF,按照昨日收盤價計算,33.35億元市值的上市公司股份將被減持。
優質的公募ETF產品
將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好服務
整體來看,5例換購計劃涉及的公募ETF產品分別是工銀瑞信滬深300ETF、華夏創藍籌ETF、富國創業板ETF、工銀瑞信滬深300ETF和銀華MSCI中國A股ETF。不難發現,這些基金產品都是頭部基金公司旗下的產品,跟蹤的指數也是兼備價值性和成長性,上市公司大股東換購計劃的出現,又賦予這些優質ETF產品新的角色——服務實體經濟。
《證券日報》記者從一家公募基金ETF業務負責人處了解到,不止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有減持的需求,很多上市公司高管也有這個需求:一方面,他們覺得ETF產品有投資價值;另一方面,在換購ETF產品后,不需要再考發布減持公告敏感期的問題,隨時可以在市場賣掉ETF,并且不需要考慮折價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上市公司大股東換購ETF除了可以很好的改善資金流動性和分散風險外,對大股東來說,他們最看重的是:交易ETF不會導致成分股在二級市場上買賣,能夠避免對成分股價格的沖擊;另外,直接賣出股票需要支付1‰的印花稅,而ETF在二級市場交易可以免征印花稅,ETF的交易傭金通常也低于股票的交易傭金。
2017年5月,證監會發布減持新規,為弱化大股東減持對股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的沖擊,對大股東的連續減持再加限制(任意連續90日內通過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比例不得超過1%),這也間接促成了近期上市公司大股東換購ETF的火爆。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在上市公司選擇換購ETF以優化資產配置、增強流動性、分散風險的大環境下,也會存在有少數投資者借道ETF產品以間接實現快速減持,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傷害投資者利益,提醒投資者,在認購或持有ETF產品時也要關注是否有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的計劃。
(策劃 王明山)
10:09 | 中通快遞積極響應政策號召 大力推... |
10:09 | 興齊眼藥Wind ESG評級連續兩年獲評... |
07:12 | 國科恒泰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 |
23:27 | 新能源車企宜從三維度構建技術護城... |
23:27 | 雷沃智慧農業智能拖拉機制造基地正... |
23:27 | “產學研”融合發展 推動廣東商業... |
23:27 | 年內15部潛力大片待映 暑期檔、國... |
23:27 | 大中礦業“鐵礦+鋰礦”雙輪驅動格... |
23:26 | 河北銀行股權拍賣屢屢遇冷 |
23:26 | 年內超1900只公募產品變更基金經理 |
23:26 | 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約束 推動公募行... |
23:26 | 年內險企“補血”規模超530億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