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間,君正集團披露2018年年報,其參股15.6%的天弘基金2018年營收和利潤情況亦浮出水面。天弘基金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01.25億元,實現凈利潤30.6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18%和15.82%。至此,目前擁有可比數據的45家基金公司共計實現187.13億元的凈利潤,較2017年的195.02億元整體呈現下滑態勢,唯有少數公司實現了逆勢增長。在凈利潤超過5億元的頭部基金公司中,天弘基金、建信基金、招商基金、興全基金實現凈利潤的增長。多家中小基金公司依舊掙扎在微利甚至虧損的泥淖中,其中部分公司虧損程度較2017年進一步加深。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基金管理費的下行趨勢初露端倪,與此同時各項成本繼續高企,未來行業的獲利能力仍將繼續經歷考驗。不過,2019年A股市場向好,預計能助力基金公司管理規模的增長和()經營業績的改善。
銀行系公司受益債牛行情
從上述45家基金公司財務狀況可以看出,因為2018年A股市場經歷較大幅度的調整,基金公司的經營整體而言遭遇一定波折,僅少數公司保持著逆勢增長態勢。其中受益于2018年債牛行情,以固定收益見長的銀行系基金公司大多表現不俗。
其中最為典型的是農銀匯理基金,根據農業銀行(3.41+0.00%)年報,截至2018年年末,農銀匯理資產管理規模5723.57億元,同比增長6.4%;2018年實現4.39億元的凈利潤,較2017年的2.23億元增長近一倍。寧波銀行控股的永贏基金則實現3.58億元的營業收入和1.20億元的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66.28%和55.67%。其他如鑫元基金、浦銀安盛基金、建信基金、招商基金等均實現10%以上的凈利潤增速。業內人士分析,2018年債強股弱,而銀行系基金公司固定收益基金規模增速相對可觀,成為其推動其業績增長的重要因素。
以權益類投資見長的基金公司中,增速最為靚麗的是興全基金,2018年實現24.15億元的營業收入以及7.26億元的凈利潤,分別增長34.68%和31.27%。興業證券年報顯示,興全基金2018年期末資產管理總規模2598億元,較上年增長7%。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主要是受益于受托管理資產規模逆市增長,帶來固定管理費收入的增加。興全基金在2018年年初發行一只規模超過300億元的爆款基金,對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的增長有相當的助益。
整體而言,在2018年的市場環境中,大多數基金公司的營收或凈利都呈現著不同程度的下滑態勢,能夠實現“增收又增利”的公司比例不高。即便是頭部公司,經營業績也顯現出一定的壓力。天弘基金、工銀瑞信、易方達、建信、華夏、匯添富等基金公司的凈利潤超過10億元,但除了天弘基金、建信基金外,其他公司的凈利潤均出現下滑。比如,易方達基金實現營業收入53.04億元,同比增長14.26%;凈利潤13.65億元,同比下降2.66%。華夏基金實現營業收入37.33億元,同比下降4.6%;凈利潤11.40億元,同比下降16.63%。匯添富基金實現營業收入35.59億元,同比增長6.43%;凈利潤10.29億元,同比下降16.05%。
中小公司生存猶顯艱難
在不夠理想的市場環境下,頭部公司尚且不可避免地經歷凈利潤的波動,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境地則更為尷尬,凈利潤下滑趨勢更為明顯。
可查數據的基金公司中,已經有多家基金公司在2018年由盈轉虧,包括浙商基金、東方基金、摩根士丹利華鑫等。東海基金、國金基金的虧損程度則在加深。
數據顯示,東方基金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55億元,同比下降30.25%,凈利潤從2017年的5999萬元轉為虧損2330萬元。浙商基金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9315.22萬元,較2017年下降43.27%;凈利潤從2017年的盈利978萬元變成2018年的虧損2185萬元。國金基金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70億元,同比下降20.04%;虧損則從2017年的2250萬元擴大到了2018年的6968萬元。其他如創金合信、中信建投等基金的凈利潤下滑幅度均超過70%。
諸多中小基金公司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一些中等偏上規模的公司凈利潤下滑程度也超過了50%。如廣發基金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2.68億元,凈利潤4.5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3.18%和52.28%。
行業獲利能力遭遇挑戰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末,公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13.03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2%。不過,在公募整體資產規模延續增長態勢的同時,基金公司也經歷了成本上升、獲利能力減弱的挑戰。
公募基金公司的主要業務收入來自于基金管理費,而其成本的重要構成之一為支付給銷售渠道的客戶維護費,即尾隨傭金。近年來尾隨傭金比例居高不下,而人員薪酬、技術維護等成本也呈現走高趨勢。從已經公布的財務數據來看,盡管不少基金公司仍能維持20%-30%的凈利潤率,但大多數公司2018年的凈利潤率均低于2017年。尤其是一些資產管理規模較小的中小基金公司,由于無法釋放出規模效應,仍處于微利甚至虧損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公募基金行業乃至大資管行業參與者的增多,競爭激烈程度近年來也是與日俱增,加之低成本投資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持有人對于投資成本的關注程度提升,基金公司管理費的趨勢性下行也已經初露端倪。2018年以來,多個類型基金的管理費率和托管費率都隨著新發基金的誕生而創出新低。存量基金降費的浪潮同樣是此起彼伏,召開持有人大會調整管理費率、托管費率并修改基金合同的公告層出不窮。這使得未來行業營業收入的下滑成為趨勢。
多位基金公司高管分析,一方面管理費費率下行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行業利潤遭到成本提升的影響,雖然2019年A股市場行情好轉,有助于公募行業提升資產管理規模和管理費收入,但從中長期趨勢看,公募基金行業的整體獲利能力將面臨較大的挑戰。對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殺傷力可能更大。
面對這樣的局面,一些基金公司也透露,一方面將推進業務結構優化、投研體系完善、銷售服務體系建設,另一方面也將積極降本增效。
14:14 | 這一板塊突然爆發!839719,30cm漲... |
13:58 | 凱德投資攜險企在中國設立首只在岸... |
13:58 | 金融壹賬通賈燕菁:數字化賦能金融... |
13:55 | 易方達基金在北京舉辦“科技投資中... |
13:55 | 中通快遞一季度經營向好 |
13:51 | 中國船舶參加中船集團業績說明會:... |
13:37 | 福田汽車與華為數字能源攜手合作 ... |
13:01 | 寧波永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 |
12:35 | 滬市公司ESG實踐突圍:累計306家滬... |
12:34 | 佛慈制藥繼續聚集營銷突破 加強研... |
12:09 | 控股股東擬變更! 600379直沖漲停... |
12:06 | 發生了什么!金價漲超2%,金飾價格...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