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A股延續前一周的強勢,各板塊全線上揚,分級B更是掀起漲停潮。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發現,部分基金經理精準把握機會,一舉抹去2018年跌幅。不過,仍有很多踏空者徒留遺憾。對于后市,基金經理的中長期觀點偏向樂觀。數據也顯示,今年以來,基金倉位已經開始回升。
多頭沸騰基金倉位回升
截至2月18日收盤,上證綜指上漲2.68%,深證成指上漲3.95%,創業板指上漲4.11%,兩市板塊更是全面開花,成交量持續上升。
沸騰的還有基金,尤其是自帶杠桿的分級B掀起漲停潮。集思錄數據顯示,2月18日,鵬華中證移動互聯網B、國泰深證TMT50B、鵬華信息B、華寶中證醫療B、銀華銳進、前海開源中證健康B、招商中證證券公司B、富國中證體育產業B、鵬華中證國防B、工銀瑞信環保產業B等多只分級B漲停。實際上,2019年以來(截至2月15日),130只分級B基金平均漲幅高達28.72%,賺錢效應遠超其他類型基金。其中,收益率最高的電子B期間收益率高達63.01%,TMTB等基金的收益率也在55%以上。
從基金倉位來看,好買基金提供的測算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15日一周,偏股型基金平均倉位為62.87%。其中,股票型基金為89.27%,標準混合型基金倉位為53.35%。相比之下,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一周,偏股型基金倉位為60.39%。其中,股票型基金倉位為88.22%,標準混合型基金倉位為56.68%。可見,2019年以來,公募基金倉位明顯回升。
星石投資首席執行官楊玲認為,春季行情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全球流動性邊際寬松信號出現,外部壓力減弱。第二,政策逆周期調節不斷加碼,經濟數據有所改善。第三,在國內外環境向好的同時,科創板相關制度超預期落地,資本市場改革再提速。
弘毅遠方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杜彬分析,2019年以來A股市場情緒有所好轉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2018年市場大幅下跌后估值相對較低,因此在出現積極信號的情況下,市場容易出現反彈。其次,各項政策持續發力,效果也有所顯現,對未來經濟有所支撐。最后,科創板、QFII和RQFII擴容等也帶來積極的信號。
基金經理“幾家歡樂幾家愁”
在這波行情中,部分基金經理憑借精準的操作,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今年倉位一直比較高,最近已經是滿倉運作了。去年我的組合虧了超過15個點,今年截至今天,已經全部漲回來了。”北京一位擅長捕捉成長股的基金經理滿心喜悅。至于目前持倉的板塊,他說,主要在養殖、新能源、汽車、TMT等。
談及滿倉的原因,他說,主要是自下而上看,市場的結構性熱點較多,基本面出現拐點或者有望出現拐點的行業較多,因此值得積極進攻。后續倉位還會維持在偏高水平,重點是調結構,采取逐步輪動的策略,“除了白酒、家電,其他板塊基本都在底部。哪個行業的基本面先看到拐點,就先做哪個行業。”
另一位私募人士也說:“春節前就滿倉了,這波反彈彌補了去年的一部分虧損。主要加倉的板塊在集成電路和5G。”
但也有基金經理有些遺憾。“加倉了,但加得不多,而且今天還減了一些,現在還剩七成左右的倉位。”杭州一家私募基金負責人表示,“現在主要還是短線倉位。市場前段時間挺猛的,明天應該還能繼續。整體來看,指數空間不足,最多橫盤到3月底。”
踏空的落寞者更多。上海一家中型私募基金負責人表示,最近維持中低倉位運作,錯過了這波急漲。“我們追求絕對收益,不可能將倉位提得特別高,主要還是捕捉結構性機會,希望通過結構調整來跟上指數的漲幅。”他說,“滿倉的也是運氣好,大部分人還是錯過了。”對于后市操作,這家踏空的私募基金認為,追高需要很謹慎。雖然指數漲了一波,但還是有一些股票沒漲起來,主要會在這些股票中挑選一些確定性比較高的公司逐步增加配置。
“我們沒加倉,還是中性倉位,在私募里算低的。整體賺了一些,截至上周不到10%。”另一家位于上海的私募稱,“主要原因還是擔心上市公司業績‘洗澡’,而且我們認為上半年難有反轉,但沒想到市場利空出盡后的上漲如此快。”
北京一家私募也感慨錯過了這波行情。“后市繼續看漲,等陰線的時候再加碼吧。”他無奈地說。
看好中長期機會
展望后市,致順投資表示,資本市場離“暖春”不遠,最重要的超預期因素就是我國宏觀政策的暖陽。換句話說,2019年國家出臺的對沖政策,其效果和力度很可能超出資本市場大多數投資者的預期。“我們堅持認為,經過2018年的下跌,股票資產相對風險收益比將會更加突出,因此,目前就是應該顯著增加股票類資產配置的上佳時機。”致順投資認為。
朱雀投資表示,未來將繼續保持中性倉位策略,布局盈利周期確定處于底部區域的板塊,并持續集中精力自下而上長期跟蹤優質公司。長期方向上,從專業角度出發,認真評估中國經濟及各產業鏈的未來機遇與風險,在充分準備外生沖擊的預案前提下,優化組合結構并進行積極投資。繼續長期看好的領域包括光伏、新能源車、現代農業、生物醫藥、消費升級、高端裝備軍工、云計算、5G、金融保險等。
常春藤資產管理合伙人王成認為,從中長期看,外資流入的進程還將持續,未來能夠納入MSCI的個股值得關注。此外,新能源產業鏈、5G、教育等行業的成長性明確,也是比較好的投資選擇。
楊玲表示,經濟在逆周期政策之下將會逐步見底,外部壓力也在減弱,加上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繼續看好市場長期投資機會,科技類別為核心的成長股機會最大。
23:35 | 債市“科技板”發力顯效總規模逾28... |
23:35 | 監管“零容忍”不容“看門人”再裝... |
23:35 | 制造業“綠”發展 經濟社會轉型步... |
23:35 | 政策暖風頻吹 機器人產業迎強勁動... |
23:35 | 上證科創板計算機主題指數明日發布... |
23:35 |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9460億元逆回購到... |
23:35 | 莫被各種花式“股神”迷了眼 |
23:35 | 以吸收合并開創資源整合新局面 新... |
23:35 | 月內超130家上市公司獲外資機構調... |
23:35 | “端午經濟”升溫 “健康”小粽子... |
23:35 | 公募降費進行時:超千只基金年管理... |
23:35 | 券商熱議新消費 資本同向掘新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