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科創板助力高成長潛力企業穩步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第五套標準上市公司摘“U”隊伍已增至9家。
科創板在設立之初便推出了“市值+研發”的第五套上市標準,邁出境內資本市場允許無收入、未盈利企業發行上市的第一步。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一創新舉措高度契合硬科技企業發展規律:此類企業普遍面臨研發投入高、回報周期長的困境,科創板的包容性上市標準不僅為其注入關鍵資金,助力攻克核心技術壁壘,更能吸引長期資本聚焦科技創新,推動“資本+技術”深度融合,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核心作用。從宏觀視角來看,此舉加速我國經濟向高端制造業轉型,對優化產業結構、驅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戰略意義。
摘“U”陣營日益壯大
自2019年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啟航以來,便以多元包容的上市機制為科技研發突破注入強勁動能。第五套上市標準更是打破傳統盈利與營收規模的桎梏,聚焦“核心技術獲國家認可、市場前景廣闊”“研發成果已達關鍵階段”等核心要素,為具備硬核競爭力卻尚處成長階段的科創企業,開辟了通往資本市場的綠色通道。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目前,累計有37家公司計劃通過第五套上市標準登陸科創板。其中,20家已成功發行上市,另有1家已報送證監會、2家已獲得交易所回復,剩余14家則因各種原因終止上市進程。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第五套上市標準為尚未盈利但擁有核心技術和發展潛力的科技企業提供了直接融資渠道,這有助于解決這些企業在成長初期面臨的資金瓶頸問題,支持其專注于技術研發與產品開發,從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從實際情況來看亦是如此。在資本活水的澆灌下,首藥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10月23日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康太替尼新藥上市申請獲得受理,至此,以第五套標準上市的科創板公司均已實現核心產品的上市或上市申請獲受理。
隨著研發成果轉化進程不斷提速,相關企業經營質效持續向好,科創板摘“U”陣營加速擴容。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2024年,20家通過第五套上市標準登陸科創板的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43.39億元,同比增長45%;盡管整體仍處于虧損狀態,但凈利潤虧損額收窄至68.33億元,同比縮減39.16%,展現出顯著的業績改善趨勢。其中,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股份公司(以下簡稱“神州細胞”)和上海微創電生理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上市時未盈利企業首次實現盈利”情形,進而成功躋身第五套標準上市公司摘“U”陣營。
神州細胞公告稱,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均較上年實現扭虧為盈,主要是2024年營業收入穩定增長,研發投入等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且公司通過積極控制運營成本、提高研發效率等方式實現降本增效。
多維度增強包容性
當前,我國正處于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的關鍵階段,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愈發凸顯。在此背景下,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于硬科技企業,特別是暫未盈利的科創企業的支持作用至關重要。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表態,要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對科創企業的包容性。2025年2月份,證監會主席吳清在題為《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更好服務新型工業化》的署名文章中表示,要深入研究完善發行上市、私募創投等制度安排,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競爭力,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和適配性;3月11日,中國證監會黨委召開擴大會議提出,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穩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盡快推出具有示范意義的典型案例,更好地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然而,包容性制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需要直面諸多復雜挑戰。在董忠云看來,首先,未盈利企業通常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商業模式和市場前景以及技術突破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企業盈利能力存疑,增加了投資風險;其次,部分企業可能缺乏真正的科技創新能力,卻濫用該標準上市融資,存在道德風險;同時,未盈利企業因市場預期不同,價格可能會有較大波動,有較大市場風險。
此外,田利輝補充稱,對于監管而言,要建立更為嚴格的投資者保護機制,確保投資者權益不受侵害。這需要監管部門需加強對未盈利企業的持續監管,以防止可能出現的信息不對稱或不當行為。
董忠云稱,未來針對科創板有望持續優化上市制度,設立更多針對不同類型科技創新企業的上市標準和規則,更好滿足各類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并簡化上市審核流程,降低上市成本,縮短上市周期,特別是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同時,強化對科技創新企業信息披露的要求,特別是技術研發進展、市場前景等關鍵信息,確保投資者能夠獲取充分、準確的信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另外,強化市場監督,完善退市機制,確保市場能夠實現優勝劣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00:09 | 科德數控正有序推進產能擴建工作 |
00:09 | 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凈利同比雙增 |
00:09 | 年內6部國產動畫電影等待上映 能否... |
00:09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家... |
00:09 | 華宏科技:緊抓稀土行業發展機遇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今年以來白羽肉雞價格波動明顯 行... |
00:09 | 德系汽車三巨頭一季度業績承壓 中... |
00:09 | 外資參、控股券商業績分化 紛紛謀... |
00:09 | 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擬出資設立金融... |
00:09 | 72家人身險公司 一季度合計凈利超8...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