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釗
截至目前,德國汽車龍頭企業德國大眾汽車集團(以下簡稱“大眾汽車”)、寶馬集團、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以下簡稱“梅賽德斯-奔馳”)相繼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從財務數據來看,這三大車企的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在探尋業績下滑原因時,三大車企均將原因指向中國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相關報告,為了扭轉在中國市場銷量持續下滑的局面,上述德系車企紛紛拋出本土化戰略。但這一戰略能否奏效,還有待市場檢驗。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德系車企正處于新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其產品仍以燃油車為主,這直接導致市場競爭力下降。近年來,燃油車市場規模逐年萎縮,而德系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產品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無法成功替代燃油車曾經占據的市場地位。以大眾汽車為例,其ID系列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遠未達到預期,增長速度明顯落后于行業平均水平。與此同時,蔚來、騰勢等中國豪華汽車品牌強勢崛起,不斷擠壓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使得梅賽德斯-奔馳、寶馬集團面臨愈發嚴峻的經營挑戰。
在華銷售拖累業績
今年一季度,大眾汽車全球交付量達213.36萬輛,同比增長1.4%,不過,在其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中國,卻出現了交付量同比減少7.1%的顯著下滑。其中,大眾汽車旗下高端品牌奧迪也未能幸免,今年一季度在華交付量同比減少7%至14.45萬輛。或許正是受此影響,大眾汽車一季度在營收同比增長2.8%至775.58億歐元的背景下,營業利潤卻同比驟降36.9%至28.73億歐元。
寶馬集團今年一季度全球銷量也延續了增長態勢,但其同樣在最大單一市場中國遭遇了銷量同比下滑17.2%,交付量降至15.52萬輛。財務數據顯示,寶馬集團今年一季度營收同比減少7.8%至337.58億歐元,凈利潤同比下降26.4%至21.73億歐元,中國市場的低迷表現成為拖累其整體盈利的關鍵因素。
梅賽德斯-奔馳一季度全球銷量同比下降7%至52.92萬輛,其中中國市場銷量同比減少10%,為15.28萬輛。從財務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梅賽德斯-奔馳營收同比下滑7.4%至332.24億歐元,凈利潤更是大幅縮水42.8%,僅為17.31億歐元。梅賽德斯-奔馳相關負責人表示,汽車銷量下降、行業價格戰以及中國業務盈利貢獻減弱是利潤端承壓的主因。
當中國市場從增長引擎轉變為盈利“掣肘”,三大德系車企不得不尋求變革,盈利結構調整與成本優化或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核心議題。
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智能網聯汽車分會秘書長林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德系車企在華市場銷量承壓的現狀,暴露出歐洲傳統汽車巨頭在新能源轉型浪潮中遭遇的深層挑戰。隨著中國新能源車企技術迭代加速,比亞迪、吉利、奇瑞等本土品牌憑借電動化技術突破與高性價比的產品矩陣,正快速蠶食傳統合資品牌主導的入門級市場,直接沖擊外資車企的基本盤用戶。
本土化戰略能否奏效
“中國引領著全球汽車產業的技術轉型,大眾汽車積極投身并推動這一進程。”在剛剛結束不久的2025上海車展上,大眾汽車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表示:“憑借新一代智能網聯汽車,大眾汽車深度融入中國客戶所處的數字化、智能化生態系統。依托本土市場的深厚積淀,大眾汽車打造出一系列令人期待的新車型,這些車型也將強化集團在全球市場的地位。”
在具體行動上,大眾汽車通過和廣州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全新CMP整車平臺和CEA電子電氣架構并把量產車型面向中國消費者銷售。此外,大眾汽車還與北京地平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卓馭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伙伴進行合作,堅定地朝著電氣化、智能化轉型。與此同時,奧迪與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AUDI品牌,首款車型AUDI E量產版在2025上海車展上亮相,計劃于2025年量產交付。
“中國不僅是梅賽德斯-奔馳的第二故鄉,更是全球創新的核心引擎。梅賽德斯-奔馳正從‘在中國,為中國’邁向‘在中國,為全球’,以本土研發反哺全球體系。”梅賽德斯-奔馳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表示。數據顯示,近20年來,梅賽德斯-奔馳在華投資超1000億元,北京奔馳零部件本土化率達90%,上海研發中心成為全球第二大研發樞紐。為了深度踐行本土化戰略,康林松提出:“梅賽德斯-奔馳與中國伙伴共同開發的L2+導航輔助駕駛系統,從啟動到落地僅用12個月,軟件迭代速度領先行業。未來五年,我們將推出10款以上中國專屬電動車型。”
寶馬集團同樣在持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中國作為其核心市場的重要性始終未變。一方面,中國市場是寶馬集團最大的單一市場;另一方面,中國也是寶馬集團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先鋒市場,寶馬始終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據介紹,寶馬集團將在中國市場發動強大的產品攻勢。2025年將有超過10款BMW新車和多款MINI以及BMW摩托車新品在中國市場推出。2026年和2027年,寶馬集團將為中國消費者帶來包括新世代車型在內的20余款新車。
“在電動智能化的產業變革中,德系車企既需應對中國本土車企的降維打擊,又面臨自身技術路線轉型與供應鏈重構的雙重壓力,市場策略調整速度與本土化創新深度將成為破局關鍵。”張翔表示。
林示認為,當前中國汽車市場價格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消費者購車決策對價格敏感度顯著提升,疊加自主品牌在智能化配置與用戶體驗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壓縮了傳統燃油車市場份額。為應對這一沖擊,德系車企近半年來加速產品“煥新”節奏,并通過“一口價”策略試圖穩固價格體系,但本土品牌構建的技術壁壘與成本優勢,使其市場份額流失趨勢仍難以逆轉。未來,德系車企本土化戰略能否助力其在中國市場實現“逆襲”,值得持續關注。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09:54 | 易方達基金:增加發行基于業績比較... |
09:54 | 經營逐步向好 曙光股份重現“曙光... |
09:53 | 周末重磅發布!由降轉漲!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