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見習記者 楊笑寒
隨著各家保險公司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陸續出爐,人身險公司一季度經營情況也隨之揭曉。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5月9日,共有72家人身險公司同時披露了保險業務收入和凈利潤情況。72家人身險公司合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35萬億元;實現凈利潤861.43億元。
受訪專家表示,受行業產品結構定價優化、全渠道“報行合一”深化推進、去年投資收益陸續釋放等因素共同影響,人身險公司今年一季度經營業績表現較好。
49家人身險公司盈利
記者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數據統計,截至5月9日,已有75家人身險公司披露了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中,3家險企因數據口徑不適用等因素,未披露保險業務收入或凈利潤情況,其余72家險企同時披露了上述兩項指標。
從保險業務收入情況來看,今年一季度,72家人身險公司合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35萬億元。其中,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人壽”)、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均超過千億元,分別為3544.09億元、1738.46億元、1002.16億元。此外,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等5家險企的一季度保險業務收入超過500億元。
從凈利潤情況來看,今年一季度,49家人身險公司實現盈利,總盈利額為886.33億元,23家人身險公司虧損,總虧損額為24.9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實現盈利的人身險公司數量和占比均有所提升。其中,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的凈利潤分別為281.00億元和205.03億元,實現斷層式領先,位列第三、第四的險企分別實現凈利潤74億元、57億元。
對于一季度人身險公司的經營業績表現,普華永道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人身險行業普遍調整產品結構和定價方式,加上全行業“報行合一”(保險公司在向監管部門報送產品審批或備案材料中所使用的產品定價假設,必須與實際經營過程中的行為保持一致)落地對費用的進一步壓降,使得負債端的成本優化效果顯現。另一方面,行業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投資浮盈逐步得到釋放,以及今年一季度交易類金融資產的估值盈利,對當期利潤也形成較大幅度的正面貢獻,因此人身險行業的盈利表現延續了去年的良好勢頭。
今年4月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關于推動深化人身保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改革的通知》提出,深化執行“報行合一”。保險公司應當結合產品類型、銷售難易和復雜程度、業務發展方向等,審慎、合理、差異化地確定個人代理渠道產品的費用假設。這也意味著,在銀保渠道執行“報行合一”之后,這一政策持續推進至保險行業個險渠道,推動壓降不合規不合理費用。
多家險企切換會計準則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多家險企已標明凈利潤、總資產、投資收益率等核心經營指標采取了新會計準則和償二代二期規則。其中,新會計準則指的是財政部2017年和2020年修訂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等一系列新會計準則;償二代二期規則指的是2021年監管部門發布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
去年12月份,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關于延長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實施過渡期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原定2024年底結束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過渡期延長至2025年底。因此,多家險企選擇在今年逐步切換新會計準則對核心經營指標進行核算。
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新會計準則和償二代二期等規定對保險公司特別是人身險公司的經營指標有一定影響.例如,在新會計準則下,險企利潤對股市波動較為敏感,而凈資產受債市影響更多,二者走勢在一定條件下會嚴重分化,這使得一些險企在切換新會計準則后會出現凈利潤上升、凈資產下降或增速放緩等情況。
周瑾也表示,上市險企因為全部實施了新的金融工具和保險合同會計準則,資產均更加偏向于按照市值計價,負債也更及時反映即時利率的變化,因此業績更易受到市場因素的影響,呈現出波動加劇的特性。
展望未來,徐昱琛認為,隨著消費者在健康管理、老年醫療、護理服務等方面的需求逐步釋放,保險行業提供中長期現金流、投資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將有所凸顯,未來人身險行業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09:54 | 易方達基金:增加發行基于業績比較... |
09:54 | 經營逐步向好 曙光股份重現“曙光... |
09:53 | 周末重磅發布!由降轉漲! |
09:53 | 直擊重慶啤酒業績說明會:一季度高... |
09:50 | 建設銀行承銷首批科技創新債券 |
00:09 | 科德數控正有序推進產能擴建工作 |
00:09 | 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凈利同比雙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