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復工達產的推進,三四月外貿交付確實有所改善,但我們擔心的是,五六月份可能會面臨由訂單減少帶來的產能閑置、庫存積壓、回款停滯等一系列問題。”
“目前的在手訂單仍能支撐生產,但外貿新訂單比往年已下滑了75%,我們預計5月中下旬開始,生產線就會出現產能閑置。”5月7日,浙江飛劍工貿總經理馬永健對記者說。
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前不久,馬永健剛剛從日本引進了全自動化的流水線,以減少疫情期間對人工的依賴——2月份這家公司手握訂單卻因人員不齊、無法交貨而虧損了2000萬元。
然而,新產線上線不久,外貿市場開始熄火,海關和港口開始停運,大量新訂單被取消,“隨著復工達產的推進,三四月外貿交付確實有所改善,但我們擔心的是,五六月份可能會面臨由訂單減少帶來的產能閑置、庫存積壓、回款停滯等一系列問題。”馬永健說。
喜中有憂是4月外貿的一個真實寫照。5月7日發布的海關數據顯示,4月中國外貿進出口2.5萬億元,降幅收窄至0.7%;其中,進口1.09萬億元,下降10.2%,而出口為1.41萬億元,大幅增長了8.2%。
受訪專家認為,出口超出市場預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防疫物資出口的爆發式增長,其日均出口額從4月上旬的10億元增至月底的日均30億元以上;疫情之下的“土豆效應”也提振了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出口;而匯率與基數也抬高了4月的出口增速。
但必須關注的是,當前不少外貿企業的生產是在消化前期積壓的在手訂單,隨著這些訂單完成通關交付,新訂單不足將逐步反映到外貿數據上來,訂單“青黃不接”、企業復工無法達產的問題或將更加突出。
防疫物資出口大幅增長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9.07萬億元,同比下降4.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4.74萬億元,下降6.4%;進口4.33萬億元,下降3.2%。
4月當月,中國外貿進出口2.5萬億元,同比微降0.7%;其中,出口1.41萬億元,增長8.2%;進口1.09萬億元,下降10.2%;貿易順差3181.5億元,增加2.6倍。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4月份出口由負轉正是帶動外貿降幅明顯收窄的一個主要因素,“4月當月,外貿出口增速從3月份的-3.5%回升到8.2%,特別是防疫物資出口明顯增長,日均出口額從4月上旬的約10億元增至月底的日均30億元以上,一個月內增長了超過3倍,這有效帶動了出口的回暖。”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3月海外疫情爆發后,中國產能快速調整,使得4月大量中國產的口罩、防護服、呼吸機、試劑盒等防疫物資開始出口海外,這些防疫物資大都屬于機電產品或紡織品類目,從而帶來了這兩個行業出口的改善。
海關數據顯示,前4月,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2613億元,增長5.9%;同期機電產品出口2.79萬億元,下降5.9%,占出口總值的58.8%,而一季度機電產品出口則下降了11.5%。
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司長金海表示,3月1日到4月25日,中國共驗放出口主要防疫物資價值550億元。截至4月24日,中國出口口罩10.6億只,這個數字比3月31日的2.24億只,增長了3.7倍。
白明認為,疫情期間防疫物資已成為必需品,4月出口大幅超出預期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疫情期間的“土豆效應”,即在經濟蕭條時期,消費者可能會舍棄高端奢侈品消費而轉向中低端具有保障性的產品消費,從而帶來后者需求上升,進而推高這些產品的價格和銷量。
在他看來,4月強勁的出口也是多年來貿易方式結構調整的一個成果。疫情確實對加工貿易產生了巨大沖擊,但相較之下,一般貿易往往具有更強的韌性與靈活度,從而獲得了一些輾轉騰挪的空間。
“4月份越南的紡織品、鞋類訂單量同比下降了70%,國內叫苦不迭的企業也大都是外貿代工廠,這是因為他們都是加工貿易,別人讓生產什么就生產什么,訂單說取消就取消,沒任何自主性。而一般貿易的自適應性更強,能根據市場需求迅速調整,比如紡織廠轉產口罩,車企轉產呼吸機。”他說。
白明指出,相比加工貿易,一般貿易的附加值更高,技術含量也更高,近年來中國正持續推動結構調整:加工貿易從最高時的57%降至24%,而一般貿易則占比近6成。
數據顯示,前4月,中國加工貿易進出口2.18萬億元,下降8.4%。而一般貿易進出口5.43萬億元,下降4.6%,占比59.8%,比去年同期提升0.2個百分點。
在白明看來,基數與匯率也是4月出口超預期的一個原因。去年4月外貿出口環比下降了2.9%,同比增速也在低位,降低了基數。此外,今年4月人民幣匯率基本在7以上,因而抬高了以人民幣計的出口增速。
按美元計,4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3552.2億美元,下降5%;其中,出口2002.8億美元,增長3.5%;進口1549.4億美元,下降14.2%。
新訂單萎縮需應對
在交銀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看來,正是前期積壓訂單的通關帶來了出口的改善。
“國內疫情好轉以來生產持續加快,近兩個月企業加快完成前期積壓訂單,大量出口產品集中在4月份出口通關報關,反映在4月出口數據上。4月以來國內疫情好轉也促使其他國家對中國的出口限制逐漸放寬和取消,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出口增長。”他說。
馬永健也表示,盡管有一些訂單被取消或推遲,但在4月份其公司還有一部分外貿在手訂單來維持生產,“但新訂單的銳減意味著未來形勢將更加嚴峻,隨著時間的推移,訂單問題將會日益凸顯,后續可能在5、6月份,訂單就會跟不上我們的產能。”
關于外貿訂單的交付,白明介紹,短單一般需要兩個月即可交貨,但大部分中長單都是半年到一年的交貨期,隨著疫情走向常態化,新訂單的下降終究會體現在外貿數據上,其沖擊或逐步地分階段顯現出來。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總經濟師陳中濤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當前不少外貿企業的生產是在消化前期訂單,隨著這部分訂單完成交付,新訂單不足的問題將日益凸顯,訂單“青黃不接”、企業復工無法達產的問題將會更加突出。
他表示,國際疫情仍十分嚴峻,外需萎縮與經濟停滯將從多個層面向中國逐步傳導,并對不同行業帶來不同的沖擊。“比如,裝備制造業由于‘兩頭在外’,進出口兩端正受到雙向沖擊,計算機等高技術行業的集成電路、元器件進口正在減少,部分行業正面臨斷供風險;隨著新訂單的萎縮,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出口將逐漸面臨更多困難。”
在5月7日的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提問時強調,盡管4月外貿數據降幅收窄,但外貿仍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從近期商務部對重點省市、各進出口商會和重點企業摸底調研情況來看,外貿企業依然面臨在手訂單取消或延期、新訂單簽約困難、物流不暢等諸多困難。因此要充分估計疫情的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
劉學智也表示,全球需求減弱對出口的影響將逐步顯現,未來出口下跌的可能性較大。4月份中國制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下跌,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和進出口干散貨指數下降。一方面中國與東盟以及“一帶一路”地區的外貿仍將保持一定韌性,但對歐美等區域的出口將會受到很明顯的疫情沖擊,相關需求的恢復會是一個較慢的過程。所以他預計后續出口增速可能會繼續小幅負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之下,中國外貿的國際市場格局正在發生明顯的分化。中國對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逆勢增長,對歐盟、美國和日本進出口則大幅下降。
前4個月,東盟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1.35萬億元,增長5.7%,占我外貿總值的14.9%。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2.76萬億元,增長0.9%,占我外貿總值的30.4%,比重提升1.7個百分點。
而同期,中國與歐盟貿易總值為1.23萬億元,下降6.5%,占我外貿總值的13.6%;中美貿易總值為9584.6億元,下降12.8%,占我外貿總值的10.6%。
13:31 | 尚德機構2025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75... |
13:30 | “全球品牌中國線上500強”出爐 受... |
13:20 | 歐科億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見聞:積... |
13:16 | ST匯金“摘帽” 停牌一天后5月26日... |
13:04 | 先導科技集團投資50億元在上海臨港... |
11:51 | 商務部:1月份至4月份數字消費增長... |
11:23 | 可控核聚變板塊爆發 002639、00236... |
11:10 | 解禁期剛過萌生退意 德邁仕實控人... |
11:08 | 聯想集團楊元慶:中國制造的優勢無... |
11:07 | “蛇吞象”式重大重組!000695達成... |
11:04 | BOSS直聘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營收... |
23:24 | 阿里云打造全球云計算一張網 為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