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開市場操作“九連歇”后,央行于16日開展了2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并實現等額凈投放。分析人士指出,這將幫助市場應對稅期高峰和國債繳款帶來的流動性沖擊。此外,本次一年期MLF或許將代替后期連續的逆回購操作,在應對流動性沖擊的同時,也為明年10月預留了貨幣政策操作窗口。
凈投放2000億元
央行16日早間公告,人民銀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2000億元,中標利率3.3%,與前次相同。由于當日無逆回購到期,實現凈投放2000億元。
早間,資金面有所緩解,銀行間債券質押式回購利率多數下跌,但午后跌幅縮窄,資金面保持均衡。截至16日收盤,DR001、DR014均跌2基點,但DR007、DR021都出現回調,利率分別上行2基點和3基點。與此同時,隔夜、兩周Shibor也分別跌1基點、2基點,一周、一個月Shibor繼續小幅上行。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此次開展MLF操作有四大背景。一是央行已經9個交易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資金利率逐漸回升,14日資金面已現收緊,銀行間回購定盤利率、Shibor等紛紛上漲。15日各期限Shibor、銀行間債券質押式回購利率均全線上漲,資金面收緊信號明顯。
二是國債繳款日即將到來,這會對銀行間流動性造成一定抽離,開展MLF操作可以部分對沖繳款影響。Wind數據顯示,16日有兩期國債發行,規模共計790億元,將于17日繳款。此外,18日將有一期340億元的國債發行,繳款日為21日。
三是10月下旬將迎來繳稅期。10月已過半,下旬財稅清收入庫即將到來,會對流動性產生較大干擾。國家稅務總局官網顯示,10月申報納稅期限順延至24日,而根據以往經驗,大約從21日開始,稅期因素對流動性擾動將加大。
四是當前逆周期調節正在發力,貨幣政策將予以配合。興業證券固收團隊指出,9月財政存款超季節性減少7026億元,與企業貸款發放節奏一致,顯示逆周期調節背景下財政政策進一步發力。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認為,此次MLF操作為銀行補充中長期流動性,有利于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為明年預留操作窗口
中期借貸便利(MLF)創設以來,央行一般會在國慶假期后第二或第三周凈投放MLF。但2018年國慶假期后,央行并未開展MLF操作,而是連續多個交易日開展了7天期逆回購操作。今年央行“恢復”了這一慣例,或為后期貨幣政策操作打開空間。
聯訊證券分析師李奇霖、鐘林楠認為,現在釋放MLF,后面有可能就會減少公開市場操作(OMO)的投放,再通過即將到來的繳稅平衡資金面,使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相當于用長錢置換了短錢,既緩解了近兩天資金面的收緊壓力,保證了政策的中性,也達到了補充銀行長期負債,支持實體的作用。
此外,李奇霖、鐘林楠認為,更重要的意義可能在于增強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便利性與及時性。“現在的貸款基準LPR是按月報價,MLF作為報價的錨,具有引導作用,現在進行MLF操作將使明年10月MLF操作窗口得以預留,使央行能夠視經濟與金融形勢靈活應對。”
分析人士還指出,近期有稅期高峰、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吸金因素”,本來也需要如逆回購等公開市場操作,但鑒于LPR已經掛鉤MLF操作利率,央行直接展開MLF,不僅投放了流動性,還可為明年10月20日LPR報價前的利率操作留出窗口。
不僅如此,凈投放2000億元MLF還可預先為近期的貨幣政策操作打開空間。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16日在沒有MLF到期的背景下,央行開展2000億元MLF操作,可向商業銀行提供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有助于推動銀行在本月20日LPR報價中繼續下調加點,進而降低企業貸款利率。
“可以看到,下半年以來PPI持續處于下跌區間。這意味著考慮價格因素后,企業貸款實際利率水平正在上升。著眼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政策目標,央行引導1年期LPR下行的迫切性有所增強。”王青表示。
他指出,本次MLF操作招標利率穩定在3.3%,顯示央行當前仍會保持政策利率不變,這將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在新LPR改革后,貸款基準利率淡出,當前MLF操作利率已成為事實上的政策利率,受到市場廣泛關注。
貨幣政策或相機抉擇
李奇霖、鐘林楠認為,在沒有MLF到期的情況下,央行開展了2000億元的MLF操作,并不能簡單視作央行政策轉向寬松的信號,通脹雖不具有長期持續性,但在短期內仍會制約央行寬松的空間。
解運亮團隊指出,9月CPI同比上漲3%,高于前值和市場預期的2.8%,系2013年11月以來首次觸及3%高位,究其原因,主要系豬肉供應偏緊而價格上漲。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豬肉價格可能持續推高CPI,預計豬肉價格上漲對CPI的沖擊將持續到明年一至二季度。
但該團隊也表示,供給受限引起的結構性通脹對貨幣政策的影響不宜高估。當前CPI上漲呈現出典型的結構性通脹特征,盡管豬肉價格和食品價格高企,但核心通脹一直保持低位。9月核心CPI同比上漲1.5%,仍然是2016年3月以來的低位。整體CPI和核心CPI之差達到1.5個百分點,為有數據以來最高。與此同時,PPI持續處于負區間。
“總體看,中國經濟面臨更多的還是通縮風險。我們判斷,貨幣政策既不會因供給受限引起的單一物價上漲而收緊,也不會‘大水漫灌’再度推高風險和固化結構扭曲,方向上仍有邊際小幅寬松空間。”解運亮團隊表示。
華泰證券李超團隊認為,經濟回落和CPI上行壓力加大了貨幣政策決策難度,貨幣政策后續仍需密切跟蹤經濟增長及物價走勢,年內再次降準概率不大,降息操作也將較為謹慎。
23:35 | 債市“科技板”發力顯效總規模逾28... |
23:35 | 監管“零容忍”不容“看門人”再裝... |
23:35 | 制造業“綠”發展 經濟社會轉型步... |
23:35 | 政策暖風頻吹 機器人產業迎強勁動... |
23:35 | 上證科創板計算機主題指數明日發布... |
23:35 |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9460億元逆回購到... |
23:35 | 莫被各種花式“股神”迷了眼 |
23:35 | 以吸收合并開創資源整合新局面 新... |
23:35 | 月內超130家上市公司獲外資機構調... |
23:35 | “端午經濟”升溫 “健康”小粽子... |
23:35 | 公募降費進行時:超千只基金年管理... |
23:35 | 券商熱議新消費 資本同向掘新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