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下階段,多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專家日前表示,明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穩投資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在政策支持下,投資增速有望回升至7%以上。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穩增長仍需保持一定投資增速,特別是加強“補短板”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另一方面,投資結構變化也需關注,包括培育新動能成長、鞏固投資主體多元格局,通過開放壟斷行業、鼓勵民營進入新興行業、組建大數據中心等方法撬動民間資本參與。
穩投資重要性進一步加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5月起,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增速回落至7%以下,下行趨勢延續至9月,1-10月增速又有所回升,較1-9月提高0.3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認為,明年經濟下行壓力將持續強化,但“六穩政策”出臺和落實將在短期內有效對沖明年經濟下行壓力,GDP增長率可能比今年略有回落,預計明年全年GDP增速為6.3%,比2018年下滑0.3個百分點。
在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看來,今年受國內外環境重大變化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穩中趨緩,總體呈“三降兩穩”特征。預計全年GDP增長6.6%左右,比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導致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不是外需,而是內需。在內需中,最大下拉因素是投資,尤其是基建投資。明年,預計中國經濟GDP增長6.5%左右,較今年小幅放緩。宏觀政策將適度預調微調,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料企穩回升,可為工業生產穩定增長提供基礎。
摩根士丹利華鑫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明年凈出口對GDP影響可能增大,消費貢獻大致持平,可能比今年高出1個百分點左右,主要還是投資增速會稍好。
總體來看,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認為,投資現在在經濟中的作用還是比較大的。投資既是供給也是需求。
明年宏觀經濟會面臨更大壓力,包括外貿、房地產投資周期回落,在這個大背景下,穩投資重要性進一步加強。
穩基建促進投資回溫
劉元春表示,今年內,民間投資增速回升難抵政策性因素回落,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在基建投資大幅下滑作用下增速持續回落,預計今年全年增速為6.3%。在房地產投資趨緩、基礎設施投資回升和民間投資調整作用下,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快速下滑趨勢將有所緩和。
明明預計,明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約為7%-8%,具體而言,應是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基建投資增速回升、制造業投資保持穩定。
“穩基建投資仍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章俊認為,穩基建主要是保證基建投資資金來源,主要是兩部分:一是銀行放貸;二是地方政府支出。從財政角度看,今年地方專項債規模是1.3萬億元,明年地方專項債規模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到1.5萬億元甚至更大,會更多用于基建。明年社融增速可能還會比今年有1-2個百分點的提升。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從投資方向看,基礎設施投資還有較大空間。主要是在一些民生領域、環保領域等短板,包括一些水利工程、地下管網建設、垃圾發電、污水處理等有助于民生改善和為經濟增長提供基礎的領域還有很大空間。
在明明看來,明年隨著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出臺,包括財政赤字比例可能會適當上調,專項債發行可能會增加,再加上未來寬貨幣、穩信用政策推進,基建投資增速可能會回到7%-8%的水平。
章俊表示,制造業投資可能會略有回落,但回落幅度不會特別大。一方面,工業企業利潤下降,企業自身資本開支意愿不強,可能會拖累制造業投資;另一方面,供給側改革下階段著重補短板,基建補短板只是權宜之計,真正補短板還是在制造業產業升級和轉型,明年財政會增加支出,包括減稅等,對高新企業、高技術企業等有利好。
此外,溫彬強調,房地產投資要防止出現硬著陸,要注意對一些人口流入城市加大土地供應,滿足剛需,保持房地產投資相對平穩。
長期關注投資結構轉變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現階段穩基建無疑很重要,但目前“鐵公基”的絕對規模已很大,要習慣于接受在絕對規模已很大情況下相對較低的增速,把未來經濟發展更加轉向關注產業結構或經濟結構的轉變。經濟越來越服務化、越來越無形化,所以相關宏觀調控政策也應關注到這樣的趨勢,并順應這種轉變。
專家認為,目前中國產業轉型、新動能經過幾年發展,已形成一定規模與新氣象。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還處在起步加速階段,仍要推動投資結構優化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
具體而言,溫彬認為,制造業投資要保持平穩健康增長,應鼓勵戰略新興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方向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領域發展。
除促進新動能成長外,從投資主體看,章俊認為,重點還要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從長期看,鼓勵民營企業積極性還是要更多放開壟斷行業,讓民營企業更平等地與國有企業共同參與市場競爭。另外,現在民營企業本身大部分所處行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在這些行業,他們不可能繼續擴張,因為本身就是在去產能。未來還是要讓他們進入一些新行業,這可能是會激發他們的投資意愿的比較好的方法。
從企業規模看,魯政委表示,解決當下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主要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當下,金融機構往往由于搞不清企業真實狀況從而不敢貸款。有關部門可組建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發展的大數據中心,把水、電、煤氣、公安、稅務、海關等數據集中在一起,授權銀行調閱數據。
“這個過程是‘一箭多雕’的,相關數據整理和系統化需要算法、數據架構設計等方面需求,恰恰大數據、互聯網也是未來發展方向。對于有較好盈利能力的投資項目,運用大數據方法,就會有很多市場上具有商業可持續性的民營企業自動來投入,可更大撬動民間資金投入。”魯政委表示。
18:24 | 天禾股份舉行2024年年報業績說明會 |
18:23 | 高德地圖與Rokid達成合作 AI導航智... |
18:21 | Grid Coffee攜手世界知名咖啡師Est... |
18:21 | 金博股份攜多孔碳新品亮相CIBF2025 |
18:21 | 水利部:持續推進用水權交易制度體... |
18:20 | ?商務部召開全國離境退稅工作推進... |
18:20 | 中央結算公司支持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
18:19 | 深圳中院裁定確認美尚生態特別代表... |
18:19 | 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第一季度工作點評... |
18:15 | 《數字中國建設2025年行動方案》印... |
17:44 |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高曉力:推進特... |
17:43 | “618”進入首輪尾款時間 8大品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