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捷寧
2月3日,節后首個交易日,A股指數大幅波動,截至收盤,滬指跌7.72%,深證成指跌8.45%,創業板指跌6.85%。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開市后A股市場出現的異動基本在市場人士預料之中。
當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五位首席經濟學家一致表示,A股市場開盤出現大幅波動,符合市場預期,雖然疫情短期對股市有負面影響,但不必悲觀,從中國經濟基本面、A股估值以及一系列穩定市場的政策措施來看,市場中長期走勢不會改變。
多舉措提振市場信心
2月1日,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對疫情嚴重地區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給予差異化信貸支持、對受疫情影響嚴重企業到期貸款還款困難的可以展期或者續貸等方面提出了30條務實舉措。“為了市場的平穩運行,央行和證監會已經出臺了很多有利的舉措,將會起到平穩市場的作用。”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多項舉措釋放出積極的政策信號,也給市場以信心。
“雖然負面影響確實存在,但也需要客觀看待。國家已經出臺相關措施,緩和疫情對經濟運行的負面影響,包括央行向公開市場投放1.2萬億元,多部門共同發文要求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力度等。”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整體來看,疫情的負面影響主要是短期的、暫時的,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走勢的中長期走勢影響較小。支撐經濟和市場中長期走勢的積極因素,如金融體系服務能力提升、穩增長政策力度提升都依然存在,這些積極因素將驅動資本市場走好,投資者對后續市場走勢不應過度悲觀。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中長期來看,A股市場不必悲觀,一方面是當前A股的估值在全球市場來看仍然是比較低的,仍具有投資價值;另外一方面,從中國經濟基本面來看,經濟的總體走勢還是樂觀、平穩的。而且,中國正在推進的新一輪區域經濟一體化也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的效能,并刺激經濟增長。
“A股市場目前行情主要是跟隨國際市場補跌。”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重要的是要保持流動性,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配置,減少風險暴露。不要盲目炒作個股,重點行業和指數將由于恐慌性拋售超跌而逐漸顯現投資價值。
對此,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也表示贊同。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境外市場表現來看,A股開市首日大幅波動是必然的。但是,在央行與證監會已經做出安排的情況下,市場不會失控。
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全球股市出現了明顯下跌。標普500指數下跌3.01%、納斯達克指數下跌2.68%、恒生指數下跌5.72%、A50期貨下跌7.04%,其他各國股市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市場各方聚合力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A股市場短期內還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也需要市場各方形成合力,共同為市場的平穩運行做好準備。
2月2日,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于開市后A股市場可能出現的異動,有關部門將保持高度警惕,堅持底線思維,出臺和研究對沖工具,緩解市場恐慌情緒。
除了政策保障之外,李大霄認為,市場各方人士也要積極投入到穩市場中來,例如,長期資金可以加大入市力度,成為股市穩定器;上市公司股東也可以積極回購穩定市場;投資者也要繼續堅持價值投資、理性投資呵護市場。
對此,張明表示同意,他指出,防范股市的過度調整,一方面,政府應提供充足的流動性支持;另一個方面,社保基金等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也應該發揮作用,在市場劇烈波動的情況下,應該適當的逢低買入來增強市場的信心。
“要著重引導機構投資者的理性投資行為,避免非理性的恐慌情緒宣泄,起到不良示范效應。”劉鋒認為,機構投資者是市場穩定的基石,他們更應體現專業性,避免非理性的恐慌拋售行為和短期炒作,正確識別并運用套期保值等工具對沖風險,立足于理性科學的投資觀念,客觀分析疫情對于經濟與市場的影響,進行理性投資選擇。
李湛則認為,保持市場穩定運行,應繼續出臺政策降低負面影響。例如:為中小企業、受影響較大的行業提供財政和金融補貼。幫助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及時引導社會生產秩序恢復。
鄭磊也表示,宏觀經濟政策有必要做出適當調整,例如:下調準備金率和利率;免除服務業1月份至2月份稅收,其他行業適當減稅;對定點人群定向發放補貼;對于今年計劃建設項目,可加快上馬。
18:27 | 浦發銀行北京分行落地市場首單數據... |
18:20 | 拓斯達: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普... |
18:20 | 拓斯達:具體經營情況以及財務數據... |
18:20 | 萬豐股份:5月26日將舉辦2024年度... |
18:20 | 萬潤科技:主要從事LED、半導體存... |
18:20 | 威海廣泰:2024年公司取得合同額同... |
18:20 | 威海廣泰:飲食保障車可單次保障30... |
18:20 | 唯捷創芯:6月12日將召開2024年年... |
18:20 | 唯科科技:公司一直在積極尋求合適... |
18:20 | 唯科科技:公司已和DANFOSS等企業... |
18:20 | 唯科科技:公司已進入嵌件注塑領域 |
18:20 | 維力醫療:關于控股子公司取得醫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