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其網志中,首次談及港股市場應該如何迎接生物科技公司新秀。他認為,這類公司有其特殊的投資風險,并不適合中小投資者參與。雖然他針對的是港股市場,但其觀點對A股也有相當的鏡鑒意義。
近段時間以來,A股和港股對新經濟的支持力度可謂空前。在上市規則方面,兩地均作出了大量修訂,中國存托憑證(CDR)吸引已上市公司回歸,允許同股不同權、協議控制(VIE)等用來爭取獨角獸上市。針對某些特定行業,還大幅放寬了營收、利潤等標準。以香港為例,對生物科技公司,就允許沒有任何收入,只設定15億港元市值和已通過一期臨床測試、即將進入二期臨床測試兩個門檻。
在政策的力挺下,市場也給出了熱烈回應。被譽為A股獨角獸第一股的藥明康德在上市后受到了投資者的追捧,市值已經超過1100億,且尚未打開“一”字漲停。在港上市的平安好醫生(48.30-4.17%),也獲得了數百倍的超額認購。但是,當下市場的熱情,如果陽光普照般地洋溢到所有新經濟企業上,則可能造成難以估量的后果。
李小加的觀點是,生物科技公司前期研發投入高、持續時間長、失敗風險高,而且股價波動大、內幕交易的風險也明顯更高,因此并不適合信息、資金等都處于劣勢的中小投資者參與。但是,發展和審慎之間需要合理平衡,門檻過高無法滿足生物科技行業公司的合理融資需求。從這個方面考慮,港交所是將風險投資(VC)的一部分職能,后移給了二級市場,A股迎接新經濟企業的相關設定,其實也有類似的意義。相比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港股,A股在投資者構成上,仍然是中小投資者占了大頭,概念炒作的風氣盛行,群體非理性盲從的特征更加明顯。以至于在美股、港股等成熟型市場迭創新高之際,A股卻總是步履蹣跚、牛短熊長。在這樣的情形下,鼓動中小投資者參與新經濟的狂歡,無異于讓風險承受能力偏低的他們參與一場豪賭,違背了風險適格的原則。
當然,根據此前公布的試點意見,A股在迎接新經濟企業上市的制度設計方面,與港股之間有些許差別。在對新經濟的認定范圍、營收或市值門檻上有所提高,而且中國證監會也始終強調從嚴審核、防止病從口入。需要強調的是,歡迎新經濟企業回歸和認可其投資價值并不能畫上等號,監管層的盡心盡責更不等于替投資標的背書,投資者依然要遵循買者自負的基本原則。
在歡迎新經濟企業的同時,也需要防范那些渾水摸魚者。退市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應納入考量,以斷掉失敗者囤殼而沽的念想。另如前文所述,李小加就認為生物科技公司發生內幕交易的風險更高,如何在交易中保護好投資者利益,維護“三公”原則,依然任重道遠。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