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萌
信托上半年業績好得讓人意外。據未經審計半年度財報統計,2021年上半年,61家信托公司凈利潤總額逾340億元,同比增速約12%。對比而言,2020年全年信托業凈利潤同比下滑近20%。
表面上看,在“兩壓一降”的嚴監管下,上半年明顯收緊的信托業務、放緩的產品規模似乎并未對業績造成沖擊。實際上,上半年的業績更多的是反映去年同期乃至更早之前的項目業務情況,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雖未能充分反映出當前信托的真實寫照,但對于再次走向轉型歷史關口的信托業而言,筆者認為,半年度業績呈現的以下三個現象或許能給轉型提供一些思路。
其一,行業集中度提高,頭部信托公司凈利潤占比過半。據統計,上半年排名前10的信托公司凈利潤已超過61家總額的50%。雖“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在金融業已不是新鮮事,但對于轉型期的信托業而言,這并不是一個好信號。傳統的信托業務主要集中于地產、政信等特定領域,擁擠的賽道疊加高度雷同的業務模式,難免使頭部公司過度消耗傳統業務的生命周期。作為信托業的“門面”,頭部公司更應及早走出去,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發展創新業務、推出“能打”的產品線,與券商、基金等資管機構一較高下,在大資管時代闖出新天地。
其二,“不務主業”信托公司暗藏隱憂。轉型沒有捷徑,發力主營信托業務,是信托業轉型的基本路線。從業績來看,上半年增速明顯的公司基本都依靠信托業務實現逆襲。但也有這樣一類公司,由于早期投資參股多家金融機構,每年坐享可觀投資回報。相較而言,發展信托業務動力不足,一直不溫不火。過于依賴別人極易導致自身業績的被動。今年上半年,已有個別信托公司因投資收益巨減而業績驟降,“舒適區”已并不舒服。擁有長期穩定資金流,這使此類公司在信托業務開展中具有強大優勢,更應及早轉型,化被動為主動。
其三,尾部梯隊頻現昔日先行者。從上半年業績來看,排名后10的公司中,多半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弱旅”,反而是曾長年居于中上游甚至是第一梯隊的強者。究其原因,基本都是過于追求業績埋下大量風險“爆雷”所致。信托業正在由粗放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金融本質是風險管理,把控風險是轉型的第一要義,牢固樹立“風控不是短板而是底板”思維,才能讓轉型走得更穩更好。
信托業“轉型”并非“轉向”,也絕非完全摒棄傳統信托業務。在符合監管要求下,相對成熟的傳統信托業務更應創新探索、尋求突破。信托業也應吸取此前歷次整頓經驗,放平對業績導向的心態,提高對風險的理解,適時調整前進節奏,給“后進者”留有更多的向前空間,這樣才能使轉型之路走得更寬更長。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