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截至4月30日,除十余家公司外,滬深共51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據統計,2024年,滬深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71.8萬億元,同比小幅下滑0.7%;凈利潤5.2萬億元,同比下滑2.3%。其中,74%的上市公司實現盈利,48%的公司盈利正增長。總的看,2024年上市公司業績保持韌性,近四分之三公司盈利,近五成利潤增長。
AI浪潮引領科技創新,去年三季度以來,在國內系列穩增長政策推動下,金融業加速回暖,居民消費持續恢復,出行物流日益火熱,出口出海進程加速,帶動上市公司業績顯韌性,2025年上市公司一季報營收利潤增速改善,業績持續修復。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國內策略分析師李求索表示,整體而言,從上市公司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可以看到較多個積極跡象,新經濟行業的盈利和經營指標全面改善,整體盈利回升幅度弱主要受老經濟行業影響,產能周期加速出清后,高景氣行業稀缺的格局發生變化,并且從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均有多項指標呈現企穩改善跡象。
亮點一:金融業業績加速回暖
增厚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安全墊”
整體來看,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相當于GDP的56.0%,實體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相當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54.9%,上市公司作為國民經濟壓艙石的地位進一步凸顯。
分板塊看,滬市主板凈利潤同比增長2.7%。分行業看,28個實體大類行業中,農林牧漁、電子、交通運輸、汽車、商貿零售等行業增幅靠前。金融業實現凈利潤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較三季報進一步提升。
受益于資本市場改善,非銀金融行業增長較快。2024年四季度,穩增長政策發力下,資本市場延續良好預期。受市場交投火熱、債券價格上漲等利好因素影響,券商、保險公司全年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6.0%、110.0%,增速較三季報分別提升17.4個百分點、6.8個百分點。
另外,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較三季報下降1個BP(基點)至1.15%,凈息差下行速度趨緩,全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0.1%、2.3%,較三季報分別提升1.1個百分點、0.9個百分點。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將顯著增強防風險和貸款投放能力,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安全墊”更加厚實。
亮點二: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
商品消費穩步增長
2024年,全國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以舊換新”“國補”政策激發居民部分耐用品消費需求,家用電器、汽車行業公司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7.1%、11.1%,較三季報分別提升1.7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海爾智家、格力電器、美的集團凈利潤同比增速均超10%,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82.8%。
基本生活類消費表現穩健,受豬周期利好與降本增效雙重驅動,養殖和飼料公司大幅扭虧,牧原股份、海大集團凈利潤分別增至178.8億元、45.0億元。食品飲料行業繼續發揮消費壓艙石作用,凈利潤同比增長5.6%。白酒延續業績高確定性,貴州茅臺營收和凈利潤持續15%左右穩健增長。軟飲料、休閑食品、調味品行業多點開花。
地方消費券政策陸續推出,帶動居民出行持續修復,全國公路、水路、民航客運量分別同比增長7.0%、0.8%、17.9%。交通運輸行業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11.5%,較三季報提升4.7個百分點。機場、航空公司業績持續向好,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75.6%、69.3%。
旅游景區行業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2.0%,行業趨向頭部集中。生產流通逐步活躍,2024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同比增長5.8%。快遞行業上市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1.7%和22.7%;航運港口行業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31.0%。
亮點三:出口出海進程加速
高技術制造業出口亮點頻現
2024年,我國貨物貿易出口規模再創新高,同比增長7.3%,實體上市公司境外業務收入占營收比重達14.3%,較2023年提升1.2個百分點。出口對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依賴度下降,高技術制造業出口亮點頻現。通信、汽車、電子、計算機、醫藥生物行業的境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速在10%至30%之間。
商品出口加速轉向業務出海,2024年底,63.0%的上市公司積極布局海外業務或產能,較年中增長2.1個百分點。億緯鋰能匈牙利近百億元乘用車大圓柱電池項目獲建設許可。廈鎢新能與法國ORANO集團簽署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協議,電池正極、前驅體項目總投資達15億歐元。
亮點四:Al技術革命持續深化
帶動電子通信上下游維持高景氣
AI大模型技術日益成熟,帶動全球半導體周期向上修復。去年半導體、消費電子行業研發費用分別同比增長17.2%、8.0%,帶動行業公司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3.2%、12.9%,高居各行業前列。
國內“人工智能+”行動持續推進,算力及終端應用需求快速增長。AI算力龍頭海光信息、浪潮信息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2.87%、28.55%,AI存儲器公司兆易創新凈利潤同比增長584.2%,智能穿戴領域恒玄科技凈利潤同比增長272.5%。此外,供給下降預期、下游消費電子需求增長帶動銅、鋁價格大漲,工業金屬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30.6%。
亮點五:新質生產力激活創新密碼
去年實體上市公司研發費用合計1.6萬億元
截至2024年底,超半數上市公司聚焦戰略新興產業,新上市公司中超八成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生物、節能環保、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八大行業,新質生產力持續賦能上市公司業績增長。
上市公司是技術創新的主力軍,研發投入已占全國企業研發支出的半數以上,專利數量占全國專利數量的近三分之一。2024年,實體上市公司研發費用合計1.6萬億元,同比增長3.1%;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研發強度)的2.6%,較2023年提升0.1個百分點。研發強度大于10%的公司家數占比16.1%,較2023年提升0.3個百分點。科創板研發費用同比增長7.9%,研發強度保持在10.8%的高位。上市公司接續攻堅科技創新難題。
亮點六:上市公司回款速度加快
現金流壓力有所緩解
2024年四季度,財政推出“6+4+2”萬億元地方化債組合拳,進一步為地方發展減負擔、增動能。年報顯示地方化債、清欠工作持續顯效,實體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由三季報的53.0天降低至50.4天,其中民企回款天數由62.1天縮短至59.5天,承接政府業務較多的國有企業由48.0天縮短至45.6天。實體上市公司現金流壓力較前三季度有所緩解,經營現金凈流入同比降幅收窄11.8個百分點至4.2%。
“2024年下半年以來,隨著上市公司經營現金流明顯好轉,以及資本開支明顯下降,企業的自由現金流水平明顯改善,非金融自由現金流/所有者權益指標創歷史新高。”李求索表示。
亮點七:上市公司分紅回購再創新高
回報投資者力度持續加大
在新“國九條”大力推動分紅背景下,2024年3472家滬深上市公司宣告年報現金分紅,金額合計1.66萬億元。疊加前期中期分紅,2024財年分紅金額合計2.39萬億元,同比增長7.2%,滬深300股息率3.59%,均創歷史新高,為投資者帶來“穩穩”的幸福感。
其中,國有企業繼續發揮分紅“主力軍”作用,近千家國企2024財年合計分紅1.5萬億元,占全市場的62.8%。其中,六大行分紅4206.8億元,“三桶油”分紅1819.7億元,三大運營商分紅1293.7億元。
近五年來,兩市累計分紅超10萬億元,分紅金額連續五年超過當年再融資額。與此同時,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可預期性進一步增強。另外,336家公司披露2025年中期分紅安排,同比增加154.6%。
李求索表示,企業分紅水平提高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一方面在投資意愿不足的情況下提高現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分紅比例提升理論上也有助于市盈率估值中樞提升。滬深300股息率3.59%,體現A股市場估值具備較強的吸引力,也是市場應對外部沖擊表現韌性的基本條件。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股票回購積極性也進一步提升,2024年共披露1470單回購計劃,金額合計2123億元,分別是2023年的2.1倍和1.5倍。
亮點八:常態化退市局面逐步形成
推動上市公司提質增效
2024年,55家上市公司平穩退市。截至2025年4月30日,2025年以來,共有22家公司確定退市。其中,重大違法類退市2家,財務類退市9家,交易類退市8家,主動退市公司3家,多元化退出渠道不斷暢通,資本市場吐故納新持續顯效。
在退市新規震懾下,多家公司主動提質增效。據統計,預計32家公司將在今年5月底前撤銷風險警示,這些公司通過聚焦主業、內控整改、破產重整、融資重組等方式改善基本面,實現風險化解與質量提升。通過出清與救助并舉,不斷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整體向好。
(編輯 郭之宸 喬川川)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