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通證券公布了2019年A股券商的首份三季報。據財通證券發布的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3.24億元,同比增長41.34%,實現凈利潤9.95億元,同比增長47.9%。從合并利潤表的情況來看,和中報類似的是,今年前三季度,自營業務、資管業務仍然是財通證券增收的主力。
截至目前,有9家券商發布了三季報業績預告,由于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其中有5家券商預計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增速在100%以上。另外,從券商三季報發布的預告時間來看,10月29日~10月31日將是密集公告期,期間將總共有35家券商發布三季報。
首份券商三季報出爐
隨著今年以來行情的回暖,自營業務也成為上市券商最大的收入來源。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末,所有上市券商的自營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占總營業收入的比重提升到了32.3%,而去年上半年這一比重為24.5%。
和行業整體類似,從合并利潤表來看,今年上半年財通證券實現自營業務收入為8.56億元,自營業務收入占營收比例為37.5%,并同比增長16.15%,是公司實現增收的主力。
資管業務作為財通證券的相對優勢業務今年表現不俗。在今年上半年券商資管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公司的資管業務收入實現逆勢增長。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4億元,同比增長60.6%。
日前,財通證券公布了2019年首份A股券商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3.24億元,同比增長41.34%,實現凈利潤9.95億元,同比增長47.9%;前三季度,公司的加權平均ROE為4.96%,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71個百分點。
分業務來看,前三季度,公司經紀、投行、資管、自營等主要業務均實現了同比增長,而其中對增收貢獻最大的業務仍然是自營、資管業務。
從三季報的合并利潤表來看,今年前三季度財通證券實現自營業務收入為11.67億元,同比增長38.93%。此外,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7.42億元,同比增長87.85%。由此來看,公司上半年的兩大增收主力的營收增速在三季度又有所提升。
未來或加碼投行業務
此外,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投行業務也比去年有所回暖。前三季度,財通證券實現投行業務凈收入1.85億元,同比增長49.2%。
據公司此前披露,今年上半年,公司投行的股權項目完成數和申報數同比都有所提高,合計項目融資金額8.47億元;公司債券承銷總規模為109.23億元,同比增長81.04%。
不過,目前公司的投行業務在行業內的排名還是相對靠后。Choice數據顯示,在IPO市場明顯回暖的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以發行日期計算,財通證券僅完成1單IPO業務,承銷保薦收入在業內排名42位。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公司還有可能加碼投行業務。財通證券第二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同意公司聘任李杰擔任公司副總經理。據李杰的簡歷顯示,他此前有較多的投行從業經歷,曾任安信證券投資銀行執行總經理、東亞前海證券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
相比之下,前三季度,傳統經紀業務可能是公司各主要業務中跑得最慢的一個。據三季報顯示,財通證券前三季度實現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6.34億元,同比增長23.5%,這一增速明顯低于整體營收增速。而前三季度,財通證券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占營收的比例為19.1%。在市場環境和今年有一定類似的2017年,公司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占營收的比例為21.45%。
今年10月以來,包括嘉信理財在內的美國多家券商紛紛宣布將取消交易傭金,引發了市場對國內券商經紀業務前景的憂慮。對此,上海某大型券商非銀行業首席近期分析指出,雖然國內券商傭金率仍有下滑壓力,但零傭金在短期內不可能,這是行業主觀意愿(經紀業務收入仍然是國內券商重要收入來源)及客觀條件(有交易經手費和監管費這樣的成本因素存在)共同使然。
他表示,美國券商零傭金策略是財富管理商業模式做到極致的結果,目前嘉信理財的財富管理收入已經達到9成,而今年上半年東方財富、中信證券的財富管理收入占比分別為18%、23%。中、美券商收入結構差異的深層次原因在于美國券商在客戶授權下可直接代客理財,因而通過零傭金做大資產管理規模可直接帶來財富管理業務收入,而我國監管并不允許券商直接代客理財,未來只有在相關制度上先實現突破,零傭金才有可能被我國券商采用。
不過盡管如此,近10年來,雖然我國券商行業的經營狀況有起有落,但行業對經紀業務的依賴卻是長期處于下降通道。據申萬統計,在2011年,我國券商行業經紀業務的收入占比尚在50%左右,而到今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已降至25%左右。
財通證券發布的三季報揭開了券商行業三季報的序幕。從今年券商三季報發布的預告時間來看,10月29日~10月31日將是密集公告期,期間將總共有35家券商發布三季報。其中在10月31日一天,今年上半年凈利潤排名行業前三的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將于同日發布三季報。
00:09 | 電競賽事持續火熱 產業鏈加速破圈 |
00:09 | 4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14.5%... |
00:09 | 控股股東積極包攬定增 助推上市公... |
00:09 | 技術驅動、政策引領、市場響應 換... |
00:09 | 股權信托新規落地首月:三單創新項... |
00:09 | 創新藥賽道景氣度有望延續——專訪... |
00:09 | 在小紅書“種草”:銀行定義零售業... |
00:09 | 上市公司一季報展現經濟勇毅前行 |
00:09 | 三個不確定性讓美聯儲進退維谷 |
00:09 | 未盈利上市公司緣何堅持研發“上強... |
00:09 | 發揮好并購重組的關鍵作用 |
00:04 | 期貨業兩大新規有望年內落地 行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