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召開的2018年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公布了去年保險行業經營數據:去年保險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66萬億元,同比增長18%。
僅從增速來看,18%的增速是近3年來的低點,也就是說,多年高速發展的保險行業在去年來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剎車。
與行業發展剎車同時出現的是,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A股或H股上市的內地保險股股價接連創出新高,資本市場用真金白銀對保險業投出了支持票。
保險業2017年的表現,有沒有辜負投資者的這份熱情和支持?這要從剎車的原因來看。去年,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增速下降了16個百分點,是行業整體增速下滑9.34個百分點的“罪魁禍首”。壽險業務下降源于萬能險銷售的大幅下滑,是監管遏制中短期理財型保險的直接結果。另外,去年監管還叫停了非壽險投資型業務試點,將所有用來沖規模的保險產品堵在了“保險姓保”的大門外。
過去一年,保監會在防范化解風險、整治市場亂象、對接實體經濟等方面推出一連串舉措,這透露出明確信號,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保險行業需要成為社會和經濟的穩定器,絕不能成為風險的制造者。
于是,圍繞監管理念的重塑,過去多年追求“跨越式”發展的思維逐漸發生改變,監管氛圍也在發生變化。去年共有720家機構被處理,1046人被處罰,頂格處罰的出現,讓各方看清楚了什么叫“監管姓監”。
在上述背景下,2017年行業增速出現了下行,但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去年,保險業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4154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了75%。從壽險業務結構看,保障性功能更強的普通壽險保費占比大幅上升至47%,萬能險下降至20%。壽險雖然增速下降16個百分點,但仍有20%的同比增長。
2017年踩下的剎車,是“點剎”而非“猛剎”,18%的增長水平仍稱得上“穩中向好”。在人口老齡化、中產階級崛起、消費升級等因素的催化下,保險市場仍然有巨大增長潛力。
2017年并非保險業發展史上的第一次減速。回顧近20年,保險行業保費規模從1247億元增長到3.66萬億元,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尤其是前幾年出現的保險監管失序、金融風險累積、市場亂象叢生等問題,教訓慘痛。這個時候,痛定思痛、重塑監管,不失為解決行業積弊、重煥監管威信、喚醒市場活力的一個良機。
堅冰之下春水生。2018年,我國有望成為世界第二的保險大國,上市保險公司家數有望增加,保險業對外開放程度將繼續擴大,保險行業有望成為全球新技術的試驗場。保險行業創業的春天,就在眼前。所謂“花香蝶自來”,正是基于保險業穩中向好的預期,資本市場投資者紛紛選擇投資保險股,奠定了保險股創新高的基石。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23:33 | 北上廣深同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