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萬晨曦
會打太極的人形機器人、可以背在身上的激光打印設備、1.6T光模塊、500萬像素紅外探測儀……5月15日至5月17日,以“光聯萬物、智引未來”為主題的第20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以下簡稱“光博會”)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辦,記者在展會現場看到,多家企業集中展示光通信、激光等光電子信息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在光博會上,許多‘全球首創’‘行業首發’亮相,全球光電子信息產業資源在這里匯聚,多家企業的產品代表了光電子信息領域的最新技術和市場趨勢。光博會已成為行業‘風向標’。”國際光學委員會副主席顧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智參智庫特聘專家袁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光電子信息產業在推動科技進步、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在國際上已占據領先地位,產業規模已領先歐洲、北美、日韓等地,位列全球第一。“隨著核心領域技術不斷突破,且形成了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正處于從規模領跑到技術引領的轉型階段。”袁博說。
“首發”“首展”
成行業創新“風向標”
激光、光模塊以及紅外傳感器是我國在光電子信息產業中具有創新先發優勢的細分領域。
“本屆光博會首發的眾多產品,展現出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在優勢細分領域的技術正進一步向國產化、高端化與智能化方向發展。”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導朱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激光與光學展區,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工科技”)工作人員現場演示了全球首發的靈動系列TriLaser激光打印設備。這臺設備就像激光界的“瑞士軍刀”。
華工科技子公司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營銷工程師張怡澤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靈動系列TriLaser將清洗、深雕、標記三大功能集成于背包大小的主機中,打破了傳統激光設備的空間限制。用戶僅需簡單拆卸組裝,就能快速切換焊接、切割、打標等不同加工模式,讓設備效率成倍提升。該設備通過模塊化設計實現“一機多用”,且它的國產化率基本達到100%。目前,這款設備已適配全球標準,憑借靈活高效的性能,為激光加工行業開辟全新賽道。
作為光電子信息產業下游環節的紅外探測器首發項目也格外吸睛,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攜行業首發的500萬像素高溫中波制冷紅外探測器與制冷型多光譜熱成像重型云臺亮相展會。“制冷型多光譜熱成像重型云臺可以有效化解森林火點定位精度低,誤報率高、發現不及時等難題。500萬像素高溫中波制冷紅外探測器的推出將推動行業向高精度、大視場、長距離檢測方向發展,引領行業技術迭代。”公司高級行業顧問龍婧向記者表示。
在光通信展區,武漢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國內首次展出其1.6TOSFP224DR8光模塊。“該產品攻克了1.6T光模塊功耗過高的難題,性能全球領跑,功耗較行業標準低30%,能有效破解AI智算中心高密度部署的散熱瓶頸,為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提供可擴展的部署方案。”公司市場經理彭家昕向記者介紹。
“光+”跨界融合應用場景
不斷拓展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光博會首次創新推出“光+智能終端應用(機器人、AI、無人駕控裝備)”融合展區。“這既是對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歷史性梳理,也是光電子信息產業與新興技術融合應用不斷拓展趨勢的前瞻性探索。”北京艾文智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曹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光電子信息傳感器在機器人中的應用能夠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靈敏度的監測,光電子信息技術還可以用于機器人的控制系統,通過光纖網絡和光電轉換技術,實現機器人動作的高精度控制和低延遲響應。
在“光+機器人”展區,武漢灝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灝存科技”)呈現的人體與機器人的協同演示吸引眾多參觀者目光。工作人員穿戴上光電子信息傳感器設備隔空揮動手臂,旁邊的機器人手臂便精準同步完成拿起、放下實驗試管的動作,全程流暢自然、幾乎零延遲,而這一突破性演示背后,是光電子信息技術在動態感知、信號傳輸領域的深度賦能。
灝存科技運營總監初宇向記者介紹,公司自主研發運動神經中樞系統,通過穿戴型肢體動作識別設備,實現人形機器人一舉一動與真人同步。動作轉角精度0.001度,動作延遲控制在3毫秒以內。“這款新品的軟件及硬件國產化率達到了100%,其精度高、不受環境限制、傳輸距離遠,可通過不斷地學習,最終實現自我行動。”初宇表示。
“光+低空經濟”的融合創新在無人機領域展現出蓬勃活力。走進普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宙科技”)展位,記者看到,S400無人機、K01無人機自動機庫等核心產品擺放其中,工作人員在后臺屏幕輸入指令,無人機隨即完成一鍵起飛、一鍵返航的流暢操作。
普宙科技市場部總監雷震向記者介紹,光電子技術通過激光雷達、傳感器、光模塊等核心器件,賦予無人機產品高精度感知、智能決策與協同控制能力。無人機機庫產品則集成風速計、雨量計和氣壓計等氣象傳感器,可深度感知周邊環境。基于紅外成像技術的多光鏡頭,如同24小時值守的“電子哨兵”,將空中的動態畫面實時傳輸、精準存儲,讓操作者遠在千里之外,也能對現場狀況了如指掌。
產業已實現規模領跑
正加速向技術引領轉型
“光博會作為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與展示窗口,匯聚了全球頂尖企業、科研機構與專業人才,促進產業資源集聚與技術交流合作,助力企業拓寬市場渠道,引領產業前瞻布局,有力推動了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創新發展網絡。”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余豐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產業規模上,我國已成為光電子信息產業的制造大國,擁有數量眾多的企業。同時,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效應顯著,各地特色產業集群蓬勃興起,也奠定了我國產業的規模優勢。”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位于武漢的“中國光谷”作為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區域,截至2024年底已集聚了超1.6萬家光電子信息企業。長三角地區以上海為核心,也匯集了多家在光電子器件、光模塊等領域發展突出的企業。珠三角地區則憑借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在光電子信息消費終端應用方面表現出色,聚集了眾多中小微企業,這些企業圍繞光電子信息產業鏈下游,進行產品創新和市場拓展。
從細分產業規模來看,以光通信領域為例,以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飛光纖”)生產的光纖光纜為代表的光纖光纜細分領域產量已占據全球大部分份額。
在新型顯示領域,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在全球面板市場中份額名列前茅,生產線遍布國內多地,從上游材料供應到下游終端產品制造,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集群,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
“在全球科技產業迅猛發展的浪潮中,光電子信息產業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也面臨著不斷迭代升級,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憑借前期積累的規模優勢,部分核心領域正逐步向技術引領的高階形態轉型。”張孝榮表示。
例如,我國在光纖技術、光傳輸技術方面不斷突破,長飛光纖已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同時自主掌握三種主流光纖預制棒制備技術并實現產業化的企業,在下一代光纖領域已進入全球第一方陣;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年6次刷新光傳輸紀錄,為我國跨洋和洲際光纖通信超長距離傳輸領域奠定技術基礎……
政府高度重視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在資金支持方面,國家與地方政策體系的迭代,精準引導產業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突破’。
國家層面,《“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等發布,為光電子信息產業提供政策支持與發展機遇。
地方層面,多地通過專項產業基金、研發補貼等形式,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如武漢每年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對光電子信息產業的政策支持類資金50億元等。
掌如研究院院長何基永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在從規模領跑到技術引領的進階之路上機遇與挑戰并存,從機遇來看,隨著全球數字化進程加速,多個新興技術與光電子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將催生更多新的應用場景和市場需求,為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同時,我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和完備的產業體系,有利于企業主體在本土市場積累技術和市場經驗,進而拓展國際市場。然而,產業在高端人才供給、國際競爭等方面也面臨挑戰。
北京科方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光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對高端創新人才和復合型人才需求旺盛,需要加強高校相關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力度,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在國際競爭上,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在光電子信息核心技術上仍具有先發優勢,需要我國企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在全球光電子信息產業競爭中贏得主動。
23:54 | 威高血凈開啟資本市場新征程 募資... |
23:54 | 展鵬科技加速推進雙主業融合 公司... |
23:54 | 直擊貴州茅臺股東大會:以更韌性生... |
23:54 | 華納藥廠:闖出“高端化+全球化”... |
23:54 | 電池能量密度“競賽”日趨白熱化 |
23:54 | AI眼鏡市場“蓄勢待發” 相關產業... |
23:54 | 新能源巨頭加碼布局 電動重卡發展... |
23:54 | 國產操作系統迎突破 華為正式發布... |
23:54 | 抓住歷史機遇期建好鴻蒙新生態 |
23:54 | 商業銀行多措并舉 助力外貿企業穩... |
23:54 | 滬金主力合約多頭連續4個交易日減... |
23:54 | 信貸精準滴灌實體經濟 銀行筑牢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