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期的融資規模有所提升,但資金成本的高企,有可能讓效果大打折扣。陽光城集團執行副總裁吳建斌表示,“有些房企在境外發債,融資成本高達13%,給市場傳遞的信息是負面的。這么一個行業,13%的利息,等于這個行業沒有生意可做了。”
因政策限制而關閉已久的房地產融資“閘口”,于近期陡然放開。
11月以來,多家房企密集發布融資動態,不僅覆蓋國內和海外兩個市場,還涉及中票、信托、公司債等,合計融資金額超過千億。而此前一段時間,融資市場似乎還“大門緊鎖”,一些房企的融資請求頻繁被駁回。
這輪融資潮的背景在于,房企的資金狀況正逐漸惡化。隨著樓市調控的延續,今年第三季度以來,多地出現降價促銷的現象,且折扣力度逐漸加大。因此,融資閘門的開啟,似乎將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
事實果真如此?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利率偏高”是近期房企融資行為的主要特點,這可以解決企業的流動性危機,但難以降低資金平均成本。企業的資金壓力能否真正改善,還要視此輪融資潮的時長、覆蓋范圍而定。
融資“各顯神通”
這輪融資潮自10月下旬就已出現,到11月末愈發活躍。自11月26日以來,已有超過20家房企發布了融資信息,其中既包括大型企業,又有中小房企。海外發債是最常用的手段。
比如,11月29日早間,融創擬額外發行美元優先票據,并與2020年到期的4億美元8.625%優先票據合并組成單一系列。
同日,陽光100擬發行1.7億美元于2021年到期的優先票據,年利率10.50%。
此前的11月28日,弘陽地產宣布,擬發行于2020年12月3日到期的本金總額為1.8億美元的優先票據。這也是弘陽于今年7月登錄港交所以來的首次發債。
國內融資方面,保利、龍湖、陽光城、華夏幸福等房企也于近期發行公司債,并獲得批復,凸顯出內地融資環境改善。此前,包括碧桂園、富力、恒大、金融街等在內的房企,都曾遭遇公司債被叫停的尷尬。
房企為解決資金問題,可謂“各顯神通”。不僅國內、海外“兩條腿走路”,在具體方式上,債券、信托、銀行授信,乃至IPO等手段都有涉及。
比如,自11月21日至24日,正榮、花樣年、泰禾、福晟等房企先后與興業信托、光大信托等機構簽署了總額高達500億元的戰略合作。此前兩天,正榮還與中山證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締結了200億元全方面的資本市場金融業務合作。
IPO方面,今年成為房企扎堆奔赴港交所的年份,已有超過10家房地產企業和物業管理公司登陸港股。僅10月以來,就有大發、美的、恒達三家房企登陸港股,萬創國際也已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佳兆業物業則在11月26日正式掛牌,成為今年第四家赴港上市的物管企業。
中原地產指出,不考慮IPO的因素,今年11月,房企公開融資的總額度已經超過1000億,為下半年以來的月度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房企本輪融資的成本并不低,尤其是海外融資。10月31日,恒大宣布發行總額達18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其中的5年期票據利率高達13.75%,幾乎相當于去年同期融資成本的兩倍。弘陽地產發行的上市以來的首筆債券,年利率也達到13.5%。國內融資中,福晟等房企的公司債利率也接近8%。
從單筆融資來看,盡管少數企業的融資成本可低至5%上下的水平,但在本輪融資潮中,民企和中小房企的平均成本普遍接近10%,兩位數的成本也十分常見。
效果有待觀察
對于很多企業來說,此輪融資潮可謂“雪中送炭”。今年以來,房地產調控力度持續,很多融資通道受限。從下半年開始,合肥、南京、廈門等熱點城市出現新房項目降價促銷的現象,且折扣力度不斷加大,凸顯出房企在資金方面的壓力。
中信建投對A股上市房企的三季報分析指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A股上市房企的平均凈負債率為113%,明顯高出去年年末102%的水平。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則由正轉負,短期償債壓力自2016年以來持續加大。
11月初,陽光城集團執行副總裁吳建斌表示,這是他“有史以來遇到的融資環境最差的一年”。陽光城“幾乎把所有市場上能用的工具都用了,跟同行來比效果也不錯,但仍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雖然近期的融資規模有所提升,但資金成本的高企,有可能讓效果大打折扣。吳建斌表示,“有些房企在境外發債,融資成本高達13%,給市場傳遞的信息是負面的。這么一個行業,13%的利息,等于這個行業沒有生意可做了。”
中信建投的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房企的平均凈利潤率為13%,與2017年持平,并高于過去三年(2014年至2016年)的水平。有房企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對于一家企業來說,保持13%的凈利潤率,通常意味著融資成本要降至7%以下。
他認為,現有的融資成本,只能起到補充現金流的作用,很難真正解決企業的資金難題。
此外,在此輪融資潮中,并非所有房企都是受益者。雖然一些中小房企已經借機完成融資,但和大型企業相比,其渠道還是明顯不足。某信托機構相關負責人近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該機構的主要客戶就是“50強房企”。50強外的房企,即使財務指標健康,或有國資背景,也基本不予考慮。據了解,很多銀行早就實施了類似的原則。
據悉,房地產行業龐大“底座”的大量非上市房企,更是長期游離在常規融資手段之外。浙江某小型房企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最近幾年來,公司基本都是依賴民間融資、集資等方式籌集資金,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張大偉表示,對于資金需求量可觀的大中型房企來說,短暫的融資潮難以真正解決問題,小型房企面臨的壓力更是可想而知。隨著未來市場銷售轉冷,銷售端的資金來源減少,房企將對融資更加依賴。
他還指出,這輪融資潮能在多大程度上緩解房企的資金壓力,目前還需觀察。一方面,行業的融資成本仍然處于比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融資窗口能開啟多久還是未知數。
10:15 | 建發國投集團成功發行科技創新公司... |
10:14 | 2025未來醫療100強榜單發布 長三角... |
10:14 | Soul App調研Z世代婚姻登記態度 |
10:10 | 廣汽集團大研發體系改革 加速推進... |
09:56 | 金價大跳水!跌破3200美元/盎司,... |
09:43 | 科創板年報觀察:“提質增效重回報... |
23:53 | 騰訊2025年一季度營收超1800億元 ... |
23:53 | 峨眉山A積極探索“低空+科創+旅游... |
23:53 | 雪龍集團優化海外市場布局 積極尋... |
23:53 | 多家上市公司迎機構密集調研 技術... |
23:53 | 強監管“嚴”字當頭 貴州轄區獨董... |
23:52 | 美線航運現“搶艙熱” 運價短期或...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