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短期陣痛,”11月14日,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這樣形容當下的影視行業,“雖然行業有悲觀的看法,但是我們對中國電影行業信心非常強,縱觀全球多種產業的迭代和升級,均具有周期性,這是產業升級的必經之路”。
背景是,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進入陣痛期,票房持續低迷,10月份票房同比下降超過四成,影視圈內悲觀的聲音不絕。
令人意外的是,這樣的環境下,淘票票開始扭虧。自成立以來,阿里影業始終處于虧損的質疑當中,其中最大的爭議在于砸錢擴充旗下購票平臺淘票票的市場份額。今年開始,互聯網宣發迎來新契機,行業整體踐行“去票補化”,淘票票的盈利,讓阿里影業看到了盈利曙光。
淘票票首次扭虧
業內有不少聲音認為,電影市場遇冷與“去票補化”不無關系。據中國電影報道消息,今年10月起,各平臺執行票補新規,其核心是停止一切線上票補。廉價電影票消失后,票房情況一落千丈。
“長期看好”,李捷表示,“整個行業在調整,現在是非常明顯的陣痛期,對于淘票票來說,利用這次調整積極布局用戶市場。未來半年,是淘票票最好的保持進攻隊形、全面提升市場份額和用戶占有率的機會。”
在此之前,淘票票已經實現盈利。日前,阿里影業發布2019財年中期業績(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達到15.3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9.4%;歸屬于公司所有者的凈虧損1.255億元,相較于上年同期3.843億元大幅收窄64%。
財報顯示,阿里影業三大板塊中,互聯網宣發、內容制作、綜合開發,在半年內分別實現收入11.72億元、3.10億元、0.4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2%、83.9%、55.7%。其中,互聯網宣發的經營利潤扭虧,為報告期內整體經營業績增長貢獻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國內電影市場中,有15部影片票房收入突破10億元,其中8部都有阿里影業深度參與,包括春節檔領跑者《唐人街探案2》、《紅海行動》,暑期檔冠亞軍《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以及國慶檔黑馬《無雙》。
在這樣的背景下,11月9日,阿里影業發布“錦橙合制計劃”,宣布在未來五年內,與多位優秀的導演、制片合作,合制推出20部優質電影,第一部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定檔2019年農歷正月初一。
據李捷介紹,阿里影業計劃以合制的模式,每年主投4部電影,對每部的投資份額將保持在15%至30%之間。
三大舉措奪取增量
在采訪過程中,李捷一直強調,淘票票要盡快實現市場份額行業第一。他認為,互聯網購票的存量用戶購買力有限,行業第一必須靠增量。
為此,淘票票方面提出三個舉措:第一,砸10億元推動宣發升級;第二,通過手機淘寶入口,拉動增量市場;第三,利用阿里線下零售商圈帶動影院流量。
與競品相比,淘票票成立時間較晚,但是憑借“不差錢”的態度,其迅速崛起,成為票務市場上的領頭羊。今年票補取消后,淘票票計劃依靠阿里系的各類資源,增加市場份額。
最關鍵的就是手機淘寶,10月底開始,手機淘寶首頁增加淘票票的購票入口,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臺覆蓋超過6億用戶,其中只有20%的人看電影。李捷表示,淘寶用戶是中國互聯網“原住民”,有線上觀影的用戶習慣,與優酷的重合度很高,但是與淘票票的重合度只有20%左右。
為了吸引新的用戶群體,淘票票擬在下半年,向手機淘寶入口、支付寶紅包、新零售等領域,投入驅動不少于10億元的資金品牌資源和營銷資源。比如,在盒馬生鮮吃飯的用戶,可以掃碼享受淘票票8.5折購票;贈送有兌換時限的電影票給淘寶上沒有觀影習慣的用戶,培養其觀影習慣。
“電影的復購率在娛樂行業中最高,大約有60%-70%的人會在首次觀影后重復購票。”李捷表示,“很多人沒有觀影習慣,我們拉動新用戶轉化為長期電影觀影用戶,當他們體驗過影院觀影后,就會有一部分人留存下來”。
“我們有非常充沛的現金流,計劃從現在就開始投入。”李捷說,并不是所有阿里的業務都能擁有手機淘寶入口,淘票票作為阿里體系本地服務的重要一環,一定要做到市場第一。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23:33 | 北上廣深同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