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泡沫喧囂和現實的打擊之后,移動互聯網創新創業進入深水區。
目前,創業者還在抱怨資本過于急功近利,用戶仍然糾結于熟人社交過于封閉、陌生人社交淪為兩性社交,移動互聯網探索的腳步卻從未停止。2018年,歷時5年打造的開放社交軟件,正在悄然走進我們的生活。
這就是鐺鐺社交,一個集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為一身的泛社交平臺。鐺鐺社交從時間寓意出發,致力于開放社交平臺建設,基于“開放、隱私、平等、個體”矛盾統一的基礎理念,搭建多彩的社交世界。
鐺鐺社交強調開放,被稱為“中國的Facebook”。阿拉丁控股集團董事長、鐺鐺社交創始人陽仁強認為,鐺鐺社交與Facebook“和而不同”,Facebook的口號是連接世界,因為連接創造價值。鐺鐺社交不僅要連接,更要創造一個基于“社交、社群、社會”的網上世界,產品的Slogen被定義為“鐺鐺社交,遇見世界”。
完善社交制度 挖掘社交價值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社交是人們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它證明人存在的價值,更讓人們有成長、進步的動力。
2013年10月,阿拉丁控股集團成立阿拉丁科技,啟動鐺鐺社交的產品開發,進軍社交領域,一干就是五年,這或許是互聯網史上開發時間最長的社交軟件。深度思考,持續煎熬,做最好的產品,成為鐺鐺社交一直以來堅持的信念。
在鐺鐺社交的研發過程中,完美主義、產品思想、工匠精神在創始人及其團隊身上充分體現。在五年時間里,他們對社交、社群和社會的認識,對網上世界的理解不斷深化;對產品不斷推倒,優化。
從第一行代碼開始,鐺鐺社交不斷推翻重來,許多人無法忍受煎熬離開,逐漸形成以百度出身的工程師團隊為班底的一支開發隊伍。五年以來,阿拉丁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資金和時間,反復打磨這個產品,光首頁設計圖就畫了超過1000張。
從產品理念到功能設計,從顏色搭配到頁面布局,從欄目設計到內容質量,鐺鐺社交精益求精。加班成為研發團隊的常態,他們不斷的思考和推演,改進、完善。“有時候深夜都在反復推敲某個模塊要不要上,如何做得更好。”
經過反復雕琢,鐺鐺社交在2017年10月份開始試運營。鐺鐺社交不僅對產品精益求精,更是不斷完善社交制度,希望充分挖掘社交的正向價值,給人和社會帶來更好的改變。
“分享”模塊 把世界變得更小
鐺鐺社交開發五年,團隊最多精力都花在理念架構上,最終確定了鐺鐺社交“開放、隱私、平等、個體”矛盾統一的基礎理念。鐺鐺社交圍繞這一理念,不斷學習和研究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等國內外優秀社交產品,了解事物的本質,改進和完善產品體驗。
鐺鐺社交UI強調極簡設計,絕不給用戶帶來困擾。其核心模塊包括分享、發現、消息和個人空間,處處體現對基礎理念的堅持。
“分享”模塊,可以與朋友分享精彩瞬間、記錄點滴生活、形成思想碰撞;也可以同步到廣場,讓世界看見你的動態,為你點贊評論。“發現”模塊,用戶可以加入各種公眾圈,在社群中體驗社交快樂;可以通過“合作”、“活動”、“In24h”,尋找商務合作,參與或創建個性化的活動;“碰一碰”和“附近的人”,增加認識新朋友的機會,“紅包天天樂”衍生新的圈子,寓樂趣和商業互動于一體。
公眾圈是鐺鐺社交的重頭戲,它基于移動互聯網平臺,為學校、企業、寫字樓、社區、機場、媒體等社群提供高效的交流互動管理平臺,方便圈主和成員、成員與成員間相互交流、分享和互動。
入駐公眾圈的機構、品牌和個人,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管理,共享真實高效開放的社會資源,建立連接,創造價值。管理員可以通過展示品牌主頁、發布各種資訊、合作機會、公共信息,提供各種服務,讓用戶擁有參與感、認同感和歸屬感。一個完整的公眾圈,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用戶進入公眾圈,不僅可以現場簽到,獲得各種信息,還能夠體驗品牌商家、求職招聘、婚戀、房屋租售等服務。同時,用戶可以參與社區互動、通過抽獎活動獲得小幸運,通過秀客和相冊留存和分享美好瞬間。
公眾圈因為具有唯一性,不可重名,一度引發搶注熱潮。目前,公眾圈匯集了校友圈、旅行家、鄰里、夜時尚、十點讀書、國館、厚黑學、瞭望周刊、電子商務、化妝、物聯網、美圖、家庭教育、學前教育等上萬個精準社群。
消息和通訊錄解決了即時通訊的問題,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微信、掃一掃等添加好友,成為好友后可以進行即時互動。對于好友,可以設置不同標簽,還可以列為心標朋友,提醒熟悉和信任程度。
人士認為,鐺鐺社交的整體設計,闡釋了從個人到朋友,再到不斷擴展的大千世界的社交過程。陽仁強說,阿拉丁希望通過鐺鐺社交,把人和人連接得更好,讓世界變得更小。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23:33 | 北上廣深同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