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馨悅
7月13日,《證券日報》記者從紫光集團了解到,集團新任董事長李濱在正式就任的兩日后發布了《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
在信中,李濱公開談到現階段集團正在推進解決債務和資金以及科研投入問題。李濱點明紫光集團過去發展缺少產業協同和產業鏈建設。隨著智路建廣聯合體承接集團100%股權,下一步智路建廣控股的企業將為紫光集團在半導體芯片產業鏈上提供不同程度的供應鏈保障,雙方還將在市場客戶方面共享資源。
這是經歷20個月的債務重組后,紫光集團首次對外披露下一步規劃。
就職兩日首發全員信
紫光集團曾是國內半導體領域“明星公司”,曾通過60多宗收購和投資,短時間使集團總資產規模達到3000億元。但在2020下半年,紫光集團出現了債務危機。隨后,在資不抵債的情況下,2021年7月,北京一中院根據債權人申請,依法裁定紫光集團進入司法重整。
7月11日,集團股權交割正式完成。根據紫光集團及下屬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集團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重整計劃》的約定,于當日完成了公司股權及新任董事、監事、總經理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戰略投資人“智路建廣聯合體”設立的控股平臺北京智廣芯控股有限公司承接紫光集團的100%股權。同日,在集團2022年第一次會議上,李濱被選舉擔任公司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同時兼任公司總經理,邵建軍為監事會主席。
據了解,新一任管理層此前在半導體芯片領域有多年豐富經驗。“智路建廣聯合體”成員智路資本曾多次參與半導體封測企業日月光、安世半導體等并購。李濱則曾擔任中芯國際高管、埃賦隆半導體(半導體射頻器件企業)董事長、安世半導體(半導體標準產品企業)董事長等職位。
在致員工信中,李濱坦言,近年紫光集團的負債率一直居高不下,資金鏈斷裂,公司的現金流連貸款利息都不能覆蓋,更無法償還本金。同時,各個產業公司還面臨著市場競爭、人才穩定、供應保障等諸多問題。
正式“接棒”后,李濱向員工明確了近期需要推進的幾個重要事項。首先,是解決目前的債務和資金問題,集團將投入的大量股權出資款用于歸還債權人,大幅降低負債率,以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和資金管理體系重塑公司的信用和聲譽,使投資人和債權人重拾信心,恢復各實體公司的股權和債權融資能力。另外,紫光集團將和各產業公司討論在與其相關的架構、材料、工藝等方向上設立專班,幫助對接國內外領先企業或科研機構并進行合作,聯合攻關,堅持鼓勵企業要加大研發力度,培養人才、穩定人才。
“新紫光”重啟就緒
紫光集團債務重整落地的消息牽動著相關子公司,甚至國內半導體芯片行業的“神經”。過去紫光集團盛行并購的路徑,在此番重整后,是否將有所調整也成為行業的焦點。
李濱反思稱,過去在企業發展模式上,紫光集團有著很好的行業布局,各個實體企業也都有一批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但沒有發揮出來優勢。他認為,除了資金方面的錯配以外,紫光集團還缺少兩個東西:一是產業協同,集團內的企業都是各自為戰,沒有資源共享、協同管理,沒有發揮出合力;二是產業鏈建設,集團下屬企業眾多、體系龐大,卻沒有進行完整的產業鏈布局,部分關鍵環節存在明顯的短板。
一位專注于半導體芯片領域的分析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原紫光集團定位為投資控股型管理平臺,切入產業帶有明顯的“高投資、高風險”標簽,而半導體行業本身回報周期較長,原集團在產業運營管理上功能上有所缺失,導致最終集團財務和產業運營公司業務需求分離下屬產業公司短期貸款較多、整體貸款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集中爆發。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為規避同樣的問題,新紫光集團調整了其在組織架構上的定位。在組織治理上,新的紫光集團定位為五層結構的中間位置,即最終出資人、投資控股公司智廣芯、產業管理公司紫光集團、紫光集團旗下各產業投融資平臺與產業運營公司,相比之前,多了一層投資控股公司。
在智廣芯控股的出資結構中,廣東國資、湖北國資、河北國資等地方國有資本的出資占比居高,成為新紫光集團的出資主體和受益主體。與此同時,工業富聯也通過與智路資本參設的興微基金參與其中。基于現有的產業資源,紫光集團已經涉足集成電路和全產業鏈云網設備兩大方向。
出資人控股企業也會和紫光集團產生高度業務協同。包括半導體封測、材料、設備、晶圓制造、軟件以及市場客戶方面,股東方考慮將已有的資源優勢賦予紫光集團。
在上述分析人士看來,新紫光集團倘若真的能有效整合資源,未來有可能在其市場占有率不高的汽車電子、工業控制等領域“分一杯羹”。面對國產半導體新品創業這一輪“新浪潮”,集團能夠迅速歸位的話,也有助于相關子公司提升在消費電子、移動通信和物聯網領域的市占比。
(編輯 李波 上官夢露)
16:59 | 中科星圖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6:58 | 海南機場擬23.39億元收購美蘭空港5... |
16:57 | 永輝超市遵義胖東來模式調改首店開... |
16:00 | 特斯聯發布2024年財報:在手訂單金... |
15:58 | 滬市公司2024年研發投入破萬億元 ... |
15:56 | 低空經濟快速崛起 科創板公司堅持... |
15:55 | 京能置業第一季度實現營收3.15億元... |
15:42 | 中國建筑第一季度營收穩健增長 控... |
15:38 | Momenta與Uber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將... |
15:36 |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智化重... |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